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293章

第293章

    刘晋相信水泥很快就会火遍整个大明,到时候这水泥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庞大,现在这点水泥厂,数量听起来似乎很吓人,但是这规模都很小,产量非常有限,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况且纵然是市场有竞争,刘晋又岂会害怕和人竞争?

    “有恩师的话,我就放心了。”

    对于刘晋的判断,童源是越来越深信不疑了,既然恩师说没有问题,那自然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波去朝鲜的船回来了没有?”

    刘晋笑了笑,接着想了想问道。

    “还没有,不过估计着这几天应该就要回来了。”

    童源仔细的算了是说道。

    “嗯,等他们回来之后,差不多也该出发前往黄金洲了,我让你准备的东西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晋微微点头,算算时间,现在都已经是五月了,这些人也都历练的差不多了,现在灾荒也已经稳定,朝廷手中了有粮食,饥荒问题得到解决,也不需要他们再去补鱼了,所以也差不多该让他们出发前往黄金洲了。

    “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妥当,唯独这脱水蔬菜的数量还不够。”

    童源想了想回道,刘晋让他准备了很多东西,像黄豆、腊rou、大米、面粉等等这些东西就不用说了。

    为了能够让船队顺利的抵达黄金洲,刘晋还发明了一种蒸馏器,能够将海水蒸发成淡水,这蒸馏器的打造也是颇为不易。

    除了这蒸馏器之外,还有脱水蔬菜,这脱水蔬菜也是为了解决船员补充维生素的需求,在没有后世技术的情况下,这脱水蔬菜的产量非常有限,到现在也一直都没有准备到足够的数量。

    “嗯,加紧去办吧,他们回来之后,也是要让人和家属团聚一段时间的,还有时间。”

    刘晋满意的点点头说道。

    第236章 服务百姓,建设美丽大明

    天津水泥厂,经过几月好几千人灾民的建设,整个天津水泥厂已经颇具规模,占地面积非常广,一个个巨大的烧结炉伫立在大地之上,此时正冒着滚滚的白烟,水泥厂非常的忙碌,身穿统一制服、戴着口罩的工人忙的热火朝天。

    水泥厂的厂长孙新(原名孙二狗)正在招待来自各方的商人,众人一边喝茶一边聊着水泥经销的事情。

    自从修好了天津通往京城的水泥马路之后,天津水泥厂产出的水泥就开始没有去处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水泥没人要,悄悄相反,从水泥出现在天津开始,水泥厂这边每天都有大量的商人来求购水泥。

    只是原先的时候,刘晋自己对水泥的需求就非常大,特别是这修建京津水泥马路需要的水泥更是非常大,再加上天津港口的建设、天津水泥厂的建设、天津海事学院的建设、另外刘晋也是在天津这新成立了一个玻璃厂,准备专门做外销的玻璃制品。

    这些都是需要用到水泥,大量的用到水泥,自己的需求都不够,自然也是没有办法往外卖。

    现在京津水泥马路修建完毕,其它的各项工程也差不多已经进入到尾声,自然是用不了那么多水泥,也是需要向外出售了,而且水泥厂也需要靠卖水泥来赚钱的。

    “各位,感谢大家赏脸来参加我们天津水泥厂的供应商招标大会。”

    孙新看着慢慢一大厅的儒雅,倒是像个读书人,但是这些人一个个都身穿锦衣,一身衣着不凡,一看就让人知道是有钱人。

    要是以前面对如此多的有钱人,孙新自然是难免要自卑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他已经不是那个孙二狗了,而是天津水泥厂的厂长孙新了,早已经脱胎换骨,面对怎么多人也是一点都不怯场,满脸笑容。

    “我们天津水泥厂作为整个大明第一家生产水泥的作坊,我们天津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毫无疑问肯定最好的。”

    “当然了,我们天津水泥厂的规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产量也绝对是所有水泥厂当中最大的,我们天津水泥厂目前能够日产一万桶水泥。”

    孙新并没有急着介绍这水泥的销售方法,而是先详细的介绍起天津水泥厂的优势了,大明第一家水泥厂,水泥是天津水泥厂的东家刘晋刘公子发明的,这质量自然是最好的。

    接着又是介绍起天津水泥厂的规模来,我们的规模是最大的,产量最大,这意味着水泥的供应足够稳定,需要多大都没有问题。

    “我们天津水泥厂的背景我想大家应该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这水泥的发明人刘晋刘公子正是我们天津水泥厂的东家,除了刘公子之外,这水泥厂真正的大东家是当今大明太子殿下。”

    “因为是太子殿下的产业,同时我们刘公子的名声大家也是应该听说过的,我们天津水泥厂一直以来也是秉持着服务百姓,建设美丽大明的理念。”

    孙新在不断的介绍着水泥厂的情况,这一点当然是来自刘晋的传授,做销售并不要急着一开始就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应该先详细的介绍清楚自己的情况来。

    从企业的规模、产量、产品,甚至于是企业管理、企业的理念等等慢慢的介绍,让经销商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加对企业的信心。

    这一点在后世自然是被人用烂了,几乎每一个企业都会如此去做,但是在大明这里,却是头一遭,以至于在场的这些商人都听的非常认真、仔细,时不时也是微微点头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