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晏殊冷然道:“供词呢?匪首‘大老王’呢?你见到了还是吕相见到了?本官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可是总要有真凭实据吧,而且说句你不爱听得话,对于苏锦的罪责,州府路一级的供词均不足以采信,须得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堂会审取得证人证词方可足信,岂是一名路转运使的一份私信所能定罪,这也太儿戏了吧。” “你这是强词夺理……”杜衍失态,指着晏殊道:“你是怕你自己推荐之人获罪,你难逃罪责,故而才如此狡辩。” 晏殊喝道:“杜枢密,你这话是在当着皇上的面给本官定罪么?万事讲程序,你们喜欢不讲程序便议罪对待别人可以,对待老夫所荐之人断然不成需知此人还在扬州顶风冒雪殚精竭虑跟那些个屯粮jian商争斗,甚至还有生命之危;你们可以不管粮务,我三司却要为此事处处cao心,苏锦也正为此事呕心沥血,眼下十一月二十的限期已过,各地缴收粮食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各地粮库日渐空洞,西北元昊虎视眈眈即将进击,还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渡过这艰难的冬天吧,这些事交给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去处理的好,莫要乱了轻重缓急” “你……”杜衍一时语塞,晏殊嘴皮子太厉害,明明在说苏锦的事情,转眼便扯到缴收粮食,西北战局上去了,而且大义凛然到无可辩驳,简直快要把人给气死。 “晏大人说的有理”有人出来帮腔了,一听那尖细的声音,不用看便知道是御史中丞欧阳修了。 “御史台肩负查勘官员罪衍之责,皇上,臣请命彻查苏锦矫诏招安一事,这本是御史台分内之责,吕相、杜枢密、晏三司等尚有大事要做,岂能因此事分神,还是臣去办为好。”欧阳修跪倒阶下向赵祯请命。 赵祯一直没吭声,他在揣摩晏殊的话,晏殊看似是在帮苏锦鸣不平,实际上是在为他自己鸣不平而已,粮务确实是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为了此事晏殊已经数十日在三司衙门不眠不休,头发都熬白了许多,成效也颇为巨大,至规定期限为止,报上来的官仓收购的粮食居然有八百万石,虽然离粮食缺口尚差的远,但足可佐证苏锦的民间存粮巨丰之语,有了目标便有了动力,晏殊干的也起劲,忽然之间有人拆台,拿苏锦说事,也难怪晏殊这么大的反应。 赵祯甚至有些懊悔自己先前反应过激,苏锦将棘手的扬州之事这么快便平息下来,其中就算有些什么过失之处,难道自己便真的抱着这个皇家的脸面不放,治他矫诏之罪么? 但是事情已经出来了,捂着盖着也不是办法,而且似乎杜衍吕夷简也不肯罢休,两边都是倚重的人,让谁心里不痛快都不好,自己虽乐于看到两帮人互斗,越斗自己便越容易把握住他们,但是在这个冬天,内斗可不是好事,在玩这种猫戏老鼠的把戏,弄不好会把江山社稷给搭进去。 别的不说,一想到拿了苏锦之后,晏殊万一撂挑子不干,粮务这一摊子事无人问津,赵祯便浑身冒冷汗了,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这个冬天可不是混混便能过去的。 欧阳修一出现,赵祯顿时松了一口气,这小子出现的太及时了,此事大可交给他去办便是,省的众人乱吵吵,三堂会审赵祯太明白了,先是御史台派人去搜集证据,再会同大理寺刑部斟酌,然后再报自己知道,自己再下旨命他们三家联合设立公堂会审,一审二审之后拿着结果再报自己知晓,然后才会有最终的结论,就这么查着查着时间便过去了,到时候差事也办好了,危机也过去了,再慢慢的考虑这件事该如何办理便是,一个拖字简直妙用无穷,赵祯得意的笑了。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朕认为此事还是交予御史台先查勘证据为好,所以朕准欧阳爱卿之请,欧阳爱卿,朕命你提拿人犯,查勘口供证据,一定要尽心尽力不可马虎,其他人便不要在这件事上多烦心了,今冬乃多事之冬,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那几件大事上。” “可是皇上,这事……”杜衍急道。 “不要再说了,朕有些累了,就这么办吧。”赵祯毫不客气的打断道。 晏殊沉声道:“敢问皇上,苏锦的差事何人接替?” “接替?为什么要接替?” “御史台查勘之时,苏锦岂非要停职配合么?” 赵祯摆手道:“不用不用,御史台查御史台的,苏锦办自己的差,两不相干之事,停职作甚?你写信敲打敲打他,朝廷有些规矩他恐怕不懂,别这会子没事,过段时间真出事了,办差也要讲规矩的。” “多谢陛下提醒,臣一定给予他精告,同时也将朝廷对他此番立下首功的褒奖之意带到。” 赵祯翻翻白眼,心道:“我什么时候要你带去褒奖之意了。”摆摆手道:“晏爱卿看着办吧,朕的头又有点昏了,退朝吧。”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赵祯逃也似的走下宝座回内宫去了,吕夷简坐在椅子上面色木讷,杜衍笼着手脸色铁青,两人大眼瞪小眼虽心有不甘,但一时毫无办法。 第三六零章站好队,跟对人 众人陆续下朝,晏殊磨磨蹭蹭的留到最后,直到众人散尽,这才慢慢出了大庆殿,正yu转身从殿旁台阶下去往北,忽听一人叫道:“晏大人留步” 晏殊回头看去,却见路边侧门内一人站在一丛苍翠yu滴的万年青前朝他招手,正是御史中丞欧阳修,晏殊赶紧拱手上前道:“欧阳大人怎地没回去,在此欣赏皇宫花草么?” 欧阳修哈哈笑道:“下官正在等候三司大人呢,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情欣赏花草树木。” 晏殊愕然道:“你怎知道我要从这侧门走?” 欧阳修神秘的眨眨眼道:“三司大人难道不是去见皇上么?大殿上人多口杂,许多话怕是开不了口,本人判断三司大人必会从此经过,入内宫求见皇上。” 晏殊心中一惊,这个欧阳修看来不简单,嗅觉比狗鼻子还灵,居然算准了自己要去见皇上,却不知他用意何在。 “欧阳大人真不愧是御史台出身,揣摩心理,查勘细节当真一流,不错,老夫正是要去内宫见皇上,想向皇上回禀近期粮务进度以及出现之弊端,请求皇上指点对策。” “顺便和皇上说说粮务专使苏锦之事,是么?”欧阳修插嘴道,脸上带着若有若无似笑非笑的表情。 晏殊呵呵笑道:“欧阳大人多虑了,此事皇上既已委派给大人全权办理,老夫怎会不识相从中插一杠子,那苏锦虽是老夫举荐之人,但是否有罪老夫可真不敢担保,刚才在朝上,老夫只是希望有确凿的证据罢了,可不是为了给他开脱。” 欧阳修点头笑道:“三司大人高风亮节,从不偏袒私人,这一点本人是知道的,不过本人现在倒有些后悔这次自告奋勇接了苏锦矫诏一案的调查之事,下朝之后,我越想越觉得不妥,您说我该如何调查呢?” 晏殊不动声色道:“御史台查勘官员的手段欧阳大人比老夫多了百倍,怎地反倒来问老夫如何调查,老夫可不敢替你乱出主意。” 欧阳修左右看看,忽然低声道:“三司大人的意思是要本人秉公办理了?先去提了证人拿下口供,再去询问苏锦,最后两厢对质三堂会审做出决断是么?” 晏殊淡淡道:“怎么做是你的事,老夫在此事上实不能给你出什么主意,苏锦是我三司之人,按理也需避嫌回避为好,欧阳大人何必问我。” 欧阳修皱眉道:“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刚才堂上吕相的那封信中其实说的已经很明白了,按照那封信上所言,苏锦的事儿恐怕不会有假,堂堂一路转运使,怎会杜撰陷害他人的证据,这不是自毁前途么?而且吕相是何等精细之人,他能在朝堂上公然读信,必是经过核实判断,所以此案其实已经很明朗了。” 晏殊笑道:“你们御史台向来都是以揣摩人的心思来办案的么?凭着你的揣摩和观察,苏锦这件案子似乎无需勘察,直接可以定罪了。” 欧阳修一愣,呵呵笑道:“你看看,三司大人骂人都不带脏字,哪有这么当面编排人的,我这不是在分析给您听么?” 晏殊收起笑容道:“欧阳大人,老夫急着要见皇上,你要是有什么话但可直说无妨,若只是想跟老夫闲聊的话,可待晚间去我三司衙门,我叫下边备些薄酒,你我边吃边聊,也省的在这站着吹冷风,岂不快哉?” 欧阳修也收起笑容道:“三司大人的提议不错,不过本人是没那闲工夫了,因为本官也要去见皇上,你我二人同去如何?” 晏殊道:“你也要去见皇上?” 欧阳修道:“当然,我要请皇上示下,苏锦矫诏之事怎么查?如何查?晏大人不给我答案,我只好去问皇上了。” 晏殊皱眉道:“你我一同去,岂不是让皇上误以为老夫与你串通一气?” 欧阳修道:“那也没办法,谁叫三司大人不给我个明示呢?本人虽是御史台官员,但也并非不懂人情世故,说老实话,本人也很纠结此事,我若戮力去查办,哪怕他是圣人也会被我找出罪证来,无论罪证大小,总逃不过我的眼睛,所以无论苏锦是否矫诏,我想查他总是能找出足以让他丢官下狱的罪证。” 晏殊知道欧阳修说的是实话,御史台查勘某人,除非他们不想整死你,否则任你是谁,总是会有让他们抓住的尾巴,现如今谁的屁股后面没有黄白之物?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清白如水?当然御史台也不会蠢到胡乱咬人,但像苏锦这种毫无根基的新进官员,整起来简直就是三只手拿田螺,一拿一个准。 欧阳修续道:“但是另一面,本人知道眼下粮务乃朝廷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苏锦又是个中里手,我若一味的为了办案而办案,岂非舍本逐末?拿了苏锦一人是小事,坏了朝廷粮务乃是大事;一边是职责所在,一边是关乎大局之事,教本人实在难以取舍,故而才来问问三司大人的意见,可是三司大人不给我建议,那我只好去见皇上了。” 晏殊看着欧阳修的眼睛,想从中找到一丝蛛丝马迹,此人名声并不好,自入御史台之后,跟朝中多命官员交恶,且脾气怪异,吕夷简杜衍庞德夏竦之流他不待见,更别说自己这个三司使了,平日见到自己也殊无敬意,甚至远在西北的范仲淹韩琦等人也时常被他在朝堂上指责,此人实在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 不过皇上对此人倒是还不错,此人的诗文造诣也颇深,虽然人人不喜他,但是谈到这位欧阳大人的诗文,到是没几个不挑大拇指的;对于这样的人,晏殊岂敢跟他交心,一不小心就会入他彀中,被他咬上一口,虽不至于倒台,但也着实让人难受。 晏殊看着欧阳修的眼睛,那双细长的眼睛中一片真诚,毫无狡黠戏谑或yin谋的意味。 晏殊叹了口气道:“欧阳大人,非是我不给你意见,你对形势的分析极为准确,苏锦有没有罪,是否矫诏越权招安,是否拒绝州府援兵而至官兵伤亡,这些事老夫也希望知道实情;但是有个原则便是,关乎社稷稳定的粮务之事万万不能在此事出了波折,苏锦是个人才,少了他,老夫确实没有把握将此事进行下去。” 顿了顿,晏殊继续道:“目前的形势老夫也不妨跟你明言,自朝廷规定期限之日至今已十余日,如今已进入腊月,这十余日各地官仓无一粒粮食购进,市面上的粮食越来越少,眼见即将告罄;秋收之粮和前番官买之粮已经难以支撑时日太久,照此下去,不出一个月,新年余庆尚在之时,恐怕连汴梁城的粮食都要断了,更何况西北战端一触即发,到时候若是无军粮供应将士,后果不用老夫明言,你也必然能猜想得到。老夫忝居三司之职,别人能不管,老夫可不能甩手,皇上知道其中的轻重,所以今日在朝堂之上才将此事交予你办理,他也很为难,一边是国法,一边是社稷,你若是问皇上,教皇上如何答复你呢?” 欧阳修皱眉沉思,脸上若有所得。 “我等食君之俸禄,受皇恩恩宠,关键时候要懂得为君分忧,事事均要皇上明言,这是不负责任的推脱之举,但凡古今名臣,不但君臣相得,更令人称道的便是他们敢于担当,为百姓担当,为社稷担当,为皇上担当,有些事你问皇上,还不如去问自己的内心,答案自在人心之中。” 晏殊一番话语气虽淡然,但是话意却不简单,欧阳修沉默片刻,拱手道:“受教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在我动身去扬州之前,我想请三司大人将匪酋沈耀祖交予我手,其实根本不用去扬州查探,沈耀祖押解进京之后从他口中便可得到苏锦是否矫诏而为,有罪或无罪只是数日之间的事情,若让枢密院要走,怕是……” 晏殊一惊,自己怎么将这事给忘了,当真是老糊涂了,侍卫马军一行人刚刚抵京,这事儿自己今天早朝刚刚在众人面前说了,禁军是枢密院的人,若是下朝之后杜衍将人带走问出口供,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晏殊赶紧道:“请欧阳大人随我去提人,皇上这里老夫稍后再来觐见,人犯在开封府大牢中,由侍卫司马军方都头带人看押。” 欧阳修色变道:“快,赶快,侍卫司乃属枢密院管辖,三司大人你好糊涂。” 晏殊无暇计较他的无礼,忙带着欧阳修匆匆出宫而去。 第三六一章掳虎须 (呼呼,成功到达百万字) 扬州城中秩序井然,五十万石粮食运达之后,苏锦第一件做的事便是将十万石粮食充入官仓,将军粮这个大窟窿给补上,看着满满一仓的粮食,宋庠苟大胜均长舒一口气,这下子总算是放下心中一块大石头,虽然此事后患未除,但终究是弥补了一些过错,现在要做的便是谨守秘密,万不能让外界得知曾有过这么一回事。 书呆子便是书呆子,宋庠居然召集看守官仓的潘江以及扬州各属官,严厉精告他们不得将此事外传,严守曾开官仓之事,这叫苏锦哭笑不得,除了自己、宋庠、苟大胜、潘江等人之外,其他人根本不明就里,就算是知道那是军粮,上官下令开仓定然是经朝廷批准,谁又来怀疑是私自开仓?宋庠这么一精告实在有掩耳盗铃之嫌,原本以为是正常开仓济民的一干属官一下子全部明白了,个个咂舌惊惧,吓得说不出话来。 苏锦对这个糊里糊涂的扬州知府算是拜服了,不过眼下他担心的可不是这个,这些事随便宋庠如何折腾,他忙着将运来的粮食设点以平价售卖,先要平抑住粮价,让黑市的粮食处于暂时性无利可图的状态,将黑市的嚣张气焰给打压下去。 明眼人都知道,这段平静的日子不会太长,不到两个月,一切又将故态复萌,苏锦便是要利用这段喘息的时间抓紧将屯粮给挖出来。 朝廷规定的期限已经过了十几日,现在已经是腊月了,留给苏锦的时间并不多,苏锦还不知道其他州府的收缴情况,但从扬州来看依旧是鱼不动虾不跳,似乎这严厉的政策并非暴风骤雪,而是吹面不寒的杨柳清风从扬州城刮过,没有人拿这命令当回事。 在和宋庠商量之后,苏锦决定双管齐下,首先由知府衙门出面加大宣传力度,将朝廷的政策在全扬州城宣讲,张贴告示,造成一种紧迫的声势,与此同时,暗中派出数十队官差扮作平民在百姓中暗访,寻找知情之人。 苏锦判断,那冯老虎既然囤积了近百万石的粮食,来往搬运之际不可能有多么严密的保密措施,定有蛛丝马迹可循,眼下便是要查访到这些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将存粮之地找出,下一步便是要跟这位冯老虎会会面了。 一连三天,消息雪片般的传到苏锦手中,查访的顺利程度出乎苏锦的意料,大量的消息显示,北城保扬湖西南跑马地,东城柳枝儿胡同两处极有可能是冯老虎的藏粮之所,有人亲眼看见一个多月前这两处曾有大量骡马车辆出入,且车上堆积麻包装着的重物,很像是粮食。 为了证实消息,苏锦命人继续在城中做搬运苦力的百姓和运输货物的车行中探查,证实确曾有大批粮食搬进这两处,苏锦的心终于定了下来,看来这两处正是粮仓所在,到了跟这位冯老虎见面的时候了。 十二月初四一早,苏锦带着王朝马汉,率领着一百五十名马军来到了武二郎所说的黑市所在的北口三里胡同,苏锦没指望在这里找到粮食,大批粮食运达,扬州城中已经暂且不缺粮食,黑市自然偃旗息鼓以待官粮耗尽重新开张,苏锦来这里只是要找到那位神秘的冯老虎,没有人知道他在哪,连对扬州城熟的不能再熟的卫都头打听了半日也没能探听出冯老虎的住处,无奈之下,苏锦只能来这里碰碰运气。 北口三里胡同其实不应该叫胡同,因为它实在宽敞的不像话,就算跟扬州城中的主街道比起来,也差不了多少,这胡同南北走向,跟城中大多东西走向的街道显得极不协调,仿佛一根硬刺直通通的戳在扬州城中,怎么看怎么跋扈的不成样子。 更匪夷所思的是,胡同的两头居然安着高大的铁栅栏大门,门上挂着巨大的铁锁,以至于大队到此居然进不了胡同,这让苏锦有些恼火。 众人停在胡同南口的栅栏门外,一名马军上前拍打栅栏喝道:“官军巡城,速速来人打开这道铁门。” 敲打了半天,胡同里连个探头的都没有,整个胡同静悄悄的没有一丁点的声音,跟苏锦身后的街道上熙攘的人流形成巨大的反差。 “公子爷,怎么办?”王朝凑上来问道。 苏锦尚未答话,马军赵都头便嚷道:“去他娘的,直接轰开得了。” 苏锦笑道:“好计策,赵都头这办法简单直接,用了。” 随侍的扬州府衙役赶紧上前道:“大人,不可啊,这北口三里胡同说起来是个胡同,实际上整个胡同都是一个人的产业,这可是私产啊,人家在私产中装上栅栏,咱们没理由去闯入私人宅第吧。” 苏锦暗暗咂舌,好大的手笔,这人也有钱的过了分,居然整个胡同都是他的私产,这里可不是穷乡僻壤,而是烟华繁盛的扬州城啊。 “冯老虎的私产?”苏锦皱眉道。 “这个小人便不知道了,但绝对是私产,就算是厢兵戒严那会儿也不曾有巡逻队进胡同巡逻。 苏锦冷笑道:“好大的气派,不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管他谁的私产,都是皇上的,咱奉得是皇上的差事,那便什么地方都能进。” 那衙役忙道:“大人大人,稍安勿躁,来时宋知府跟我交代过,叫小的跟大人说,万不能弄出事端来,现在城中稍定,要是弄出漏子来怕是不美。” 苏锦道:“怕这怕那,没说的,这事我担了,你的话带到了,本使知道了。” 那衙役见劝说不住,翻着白眼嘀咕道:“总该有个理由吧,就这么硬闯,这不是留下把柄么?” 苏锦听得真切,哈哈大笑道:“理由?好办;诸位兄弟们听着,八公山俘获土匪在扬州城中逃脱匪酋一名,本使下令全城搜捕,务必搜出土匪,无论官宅私宅均需仔细搜查,听明白了么?” 众马军嬉笑道:“明白了大人。” 苏锦斥道:“不许嬉皮笑脸,明白了还不动手?” 马军们嘻嘻哈哈跳下马朝铁栅栏涌去,抓着铁栅栏一顿乱拍乱打,发出咣咣山响之声。 马汉疑惑的道:“公子爷,逃了谁?俺怎么不知道?” 王朝一个巴掌扇上来骂道:“吃货假的” 苏锦无语,转头看那栅栏门,数十马军蚂蚁一般的趴在铁栅栏上又是推又是拉,栅栏门居然纹丝不动,气的赵都头大骂饭桶不迭。 即便是这么闹腾,胡同中依旧没人出来开门,苏锦伸手将赵都头招过来道:“你们力气大,还是马儿力气大?” 赵都头一拍额头道:“瞧我这猪脑子,忘了这茬了。” 转身举手大喊道:“都别推了,赶紧给我找绳子去,找又粗又大的长绳子。” 士兵们立马行动起来,在左近的绳子店里扯了十几根长绳子盘着扛了过来,赵都头道:“爬上去,将绳子在栅栏顶上给我绑结实了,另一边拴在马胯上,老子倒要看看这铁栅栏是不是稳如泰山。” 众人手忙脚乱爬上爬下将绳子栓牢,二十多匹高头大马拽着绳子往后拖,绳子瞬间蹦的笔直。 街道上的百姓们指指点点,大家都知道这是冯老虎的地方,官兵要拉了冯老虎家的栅栏,这下子有热闹瞧了,人人驻足观看,围拢的越来越多。 赵都头晃着马鞭子叫道:“借过借过,诸位离得远些,若是马儿冲撞了你们,咱们可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