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沙特阿拉伯
书迷正在阅读:如歌似梦、御前男朋友、[综韩剧]梦醒时见你、年下小狼狗、胆小鬼、犬狼、以地为床、反派今天乖了吗(快穿)、异位面见闻、仙界供应商
第一章 印象沙特阿拉伯 地球上有三分之一面积是沙漠,它们浊浪滚滚而举目无限,烈日灼晒而极尽荒凉。在这些人迹罕至的沙漠中,位于中东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之国沙特阿拉伯却是世界上许多人羡慕的地方。那里的沙子闪耀着黄金般的光芒,贮藏着全世界都需要的能源。 幸福的沙漠之国 它是阿拉伯半岛的中心,云淡天蓝,阳光照耀的碧海黄沙之下,是巨大的能源财富;它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阿拉伯文化的源头,蓝色苍穹之下,拱形尖顶之上,一轮弯月无声诉说着《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这里的幸福,来自精神信仰和物质财富的融合。 ◎碧海黄沙,中东圣地 在许多人印象中,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是一个除了漫漫黄沙就是黑色石油的地方。那里的人除了富得流油之外,过的都是没水的苦日子。如果你是这样认为,那就没有客观地看待这片土地的富庶及其上有着丰富精神生活的人们。先不说它的富庶,仅仅其历史文化和绝美风景就足以证明,沙特是神秘的阿拉伯世界中,除了埃及可以与之比拟之外,有着最美自然景观和最独特宗教氛围的国度。对于全世界而言,沙特强大的影响力除了丰富的石油贮藏之外,它还是穆斯林心中的圣地。每当礼拜诵经之时,世界上所有穆斯林都会无限神圣地朝着沙特圣城麦加的方向顶礼膜拜。 阿拉伯利雅得附近的“阿拉伯沙漠” 沙特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位于阿拉伯高原,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西部希贾兹一阿西尔高原属地中海气候,其南段的希贾兹山脉,海拔在3000米以上;其他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部红海沿岸为狭长平原,以东为赛拉特山。山地以东地势逐渐下降,直至东部波斯湾沿岸平原。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幅员辽阔的沙特占据了阿拉伯半岛70%的面积,然而全境的沙漠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所以它有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王国”之称。沙漠的两边,在西南部是著名的红海,传说摩西带着以色列人从海中踏过,东面是碧波荡漾的波斯湾,两边是蓝蓝海洋,中间是漫漫黄沙,奇特而壮丽的大漠风采绝无仅有。 沙特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使它成为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之一,这里全年干燥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日照非常强烈,冬季气候温和,夏季则十分炎热,最高气温可达50c~55c。那些被热风吹干的岩石,寂寥地屹立在广阔的沙漠上,构成沙特壮丽的大漠景观。全国只有少于1%的土地适合耕种,严酷的自然条件,是沙特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的主要原因。沙特也被称为“无流国”,全境地表没有河流与湖泊,不过,上天却眷顾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让他们可以在低洼处(有地下水、红海和波斯湾沿岸的平原低地)建造出绿洲,过上有水的生活。 沙特王国总共有13个地区(省):包括首都利雅得地区、麦加地区、麦地那地区、东部地区、卡西姆地区、哈伊勒地区、阿西尔地区、巴哈地区、塔布克地区、北部边疆地区、季赞地区、纳季兰地区、朱夫地区。地区下设一级县和二级县,县下设一级乡和二级乡。属麦加地区的山城塔伊夫为沙特的夏都,海滨城市吉达为外交之都。作为政教一体的君主制王国,国王亦称“两个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仆人”,行使着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政党活动在这里是被禁止的。 沙特的国旗是绿色的,旗地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着伊斯兰教的清真格言:“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对于沙特人而言,绿色代表和平,而白色则象征着纯洁。他们爱好和平、自主,奉行不结盟政策,虽说与也门、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等国接壤,却从不与谁结盟或挑起战争。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枣椰园 在沙特,满眼的民居建筑都是沙土的黄色,街上行走的是穿白袍的男人,偶有穿黑袍的戴着面巾只露出眼睛的女人。天空蔚蓝,白云飘飘,令人眼亮的是一排排绿色的枣椰树。它像沙漠中的卫士与酷热作斗争,为人们阻挡风沙和烈日,结实的枝干树影婆娑,使得城市绿洲极具浓郁沙漠风情。 ◎石油带来的幸福 沙特既古老又年轻,是个有奇迹的国度。说它古老,源于它悠久的历史,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历经四任哈里发后的倭马亚、阿拔斯王朝等鼎盛时期,版图曾横跨欧、亚、非三洲。19世纪,英国入侵,把这片土地分为汉志和内志两部分。1924年,内志酋长伊本·沙特兼并汉志,1926年10月汉志、内志民众拥戴伊本·沙特为“国王”(埃米尔)。经过多年征战,他终于在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这一天被定为沙特国庆日。说它年轻,也是指其建国历史并不久远之意。 作为世界上少有的以家族姓氏来命名的国家——沙特阿拉伯王国,在阿拉伯语中,沙特是“幸福”的意思,“阿拉伯”则指“沙漠”,意为“幸福的沙漠”。那么,沙特是如何幸福起来的呢?沙特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地广人稀,曾经以游牧为生的贝都因人还搭着帐篷,放着牛羊,过着贫苦的生活,两边是又苦又咸的茫茫沧海,却不能提供一瓢用以解渴的淡水,中间是热浪滔天的沙漠,找不到绿色的希望,他们日复一日地寻找着淡水与绿草,当这样的寻找失望时,宗教信仰是支撑着他们生活下去的信念。然而,这一切在1938年3月8日,美孚公司在达兰地区发现石油之后,沙特人翻天覆地的新生活就来了。从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勘探以来,沙特已经发现了约70个油气田,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佳沃油田和最大的海上油田——萨法尼亚油田。 那么,沙特的石油是怎么来的呢?沙特阿拉伯以及阿拉伯半岛地区,在历史上曾长期是非洲大陆的一部分。数百万年前,这块大陆的东部边缘地带周期性地受到海水侵蚀,日积月累,这块海域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波斯湾。而在海域生存了数百万年的海洋生物们的尸体沉积下来,变成了这一地区最富有的资源——石油。沙特的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经探明的储量居全球之冠,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不但如此,沙特石油还具有品质多样的特点,从重油到轻油品种齐全,能满足世界各地炼油厂的需要。沙特的石油,除极少一部分外,全部由沙特石油公司生产。公司总部设在达兰,这家国有公司,其产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同类公司。依靠着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沙特从一个贫穷的国家一跃而起,成为一个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实力雄厚的新兴国家。 国家财富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福利的增加。据2014年统计,沙特有人口3077万,其中沙特公民约占67%,主体民族为阿拉伯人。沙特优渥的福利政策只针对本国籍的人。 夕阳下的油井 沙特富裕到什么程度?从居民社会福利可见一斑。沙特人教育、医疗都免费,上学、看病无需花钱;全国免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和商业税收都没有。许多人以为,沙特多油缺水,水比油金贵,实际上,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居民用水几近于免费,电费、房租等都很便宜。只要他们愿意,不用工作,靠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就能够吃喝玩乐过完这一生。一般沙特本地人只愿做政府机关、银行、大公司和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其他服务业基本上都交给外国打工者。在首都利雅得的街头,看到那些正在搞建设的工人,不是来自印度就是来自菲律宾,当然也有些来自中国。街头上开出租车的司机绝大多数是印度、菲律宾等国的外国人,本地沙特人则开着豪车飞驰,油价仅为中国的1/5。他们不需要为挣钱而烦恼,只需考虑如何花好钱。在沙特的大学里,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大楼明亮宽敞,绿色草地四季宜人,学生们不用交纳学费,学校发放零花钱,这是连欧洲和美国大学都没有的优越待遇。由于地广人稀,沙特政府鼓励生育,孩子生得越多,政府给的补贴和奖励就越多。 ◎旅游,神秘长袍中的眼睛 石油出口给沙特人带来数不尽的财富,可是他们又想到一个问题:这地下的石油总有被挖光挖尽的那一天,到那时又该怎么办呢?于是,努力地保住这一切荣华富贵就成为他们最大的愿望。利用丰厚的石油收入,沙特政府制订了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实行经济多样化政策,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和基础工业,鼓励农商,打算逐步改变单纯依赖石油收入的状况,建立现代化、多样化的国民经济体系。 10多个世纪以来,外国人要进入沙特这块禁地,只有朝觐真主才是唯一合法进入沙特的理由。就是这些朝觐的穆斯林,也被划定了在沙特的活动范围,做完了朝觐就得尽快离开。沙特因此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对外一向闭关锁国,真正了解它的外国人并不很多。直至21世纪初,沙特王子们从别国经济发展中发现,原来旅游业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产业,甚至比挖石油还容易赚钱,他们大梦初醒,意识到沙特丰富的旅游资源,也该是揭开面纱的时候了。 沙特王国拥有长达2437千米的海岸线。东有碧波荡漾的波斯湾,西有彤云映照的红海,海的尽头是起伏的洁白沙滩。鲁卜哈利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一望无垠,其红沙如残阳滴血,黄沙似金箔覆盖大地。阿西尔地区的艾卜哈,山峦叠翠,草木山水引人入胜。南部的塔伊夫地区凉爽宜人,海滨吉达市早就闻名遐迩,有“红海新娘”之称,颇有浪漫时尚之风采。旅游者可以在红海里潜水观鱼,陆地上看珍奇的野骆驼、候鸟群,到浩瀚的黄沙中去探险,到茫茫的大海中去遨游,感受人的渺小和自然的强大。塔伊夫市享有“夏都”之称,距离吉达6小时车程,沙特国王每年都来此避暑,秋天盛产大而甜美的石榴;南方距吉达600千米处的阿尔哈气温较低,雨量充沛,风景怡人。首都利雅得虽然位于荒漠中间,却因地下水的缘故而绿意盎然。沙特的老王宫、古建筑位于利雅得旧市区和近郊;传统的手工艺品市场苏迈里大街位于南部的老城区,铜盘、铜壶、铜水烟袋等各种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格的手工艺品,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商铺。 然而沙特最为人称道的是,它是全世界伊斯兰教发源地,那独一无二的伊斯兰历史芬芳和圣地氛围,吸引着全世界穆斯林的心灵。参观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文化古迹举不胜举。到沙特去旅游,首先感受的便是伊斯兰教的历史人文气息。旅游者可重温1400年前先知穆罕默德传播宗教信仰时经历过的山水路途,回味圣者其中的艰辛;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下感受贝都因人的游牧生活,听一听悠扬激越的“邦克”,有没有震撼心灵的感受。阿拉伯文明的历史缩影所遗留下来的一切,以一种古朴的特质焕发出来。 为了减轻对石油产业的依赖,沙特王子们决定立刻修改法律,调整国家经济结构以便发展旅游业,接着令海关把国门再开大那么一点点,允许一些异教徒进入沙特并到沙特各地旅游。2000年后,这个保守的王国终于允许国内的旅行社将外国人包括异教徒接进来看一看,不再要求游客必须是穆斯林。2005年,沙特政府甚至决定在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新建100座花园以增加它的旅游魅力。 在沙特,随处可见最新款的跑车、豪华的别墅及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高档的金银首饰店和充满异国情调的香料市场……旅行在沙特,随处都会感受到它浓厚的伊斯兰历史文化氛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魅力。 世界各地穆斯林朝觐者来到沙特阿拉伯麦加,环绕着天房顶礼膜拜。 阿拉伯半岛 夕阳下,黄沙漫漫,驼铃悠悠,一支驼队载着货物缓缓行过沙海。骑在骆驼背上的,是着白袍的阿拉伯商人。在久远的历史剪影中,上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穿行于连接亚非大陆上的这片沙漠土地,而这种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正是阿拉伯半岛所赋予的精神所在。 ◎荒漠中的神奇世界 在北纬13°~20°,东经35°~60°,亚洲西南部,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东临波斯湾、阿曼湾,南临亚丁湾和阿拉伯海,西傍红海与非洲大陆相望,北面与叙利亚沙漠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接壤——即著名的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的海滨 地质学家认为,阿拉伯半岛是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天然延续,最初,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的大陆相连在一起,后来发生了地壳大变动,陆地中间陷落成为红海。红海把亚非大陆截然分开,红海东边的一块土地形成了一个酷似长筒靴形的大半岛——阿拉伯半岛,总面积32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并称亚洲三大半岛。 古老的平坦台地式高原,使阿拉伯半岛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在阿曼境内再隆起,中间是广阔的占去半岛大部分面积的沙漠地带,较大的沙漠自北向南依次为大内夫得沙漠、代赫纳沙漠和鲁卜哈利沙漠,其中以鲁卜哈利沙漠面积最大,达65万平方千米,因此有“沙漠半岛”之称。北回归线横贯其中,气候干热,大陆性强,属热带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0c~55c,为世界最热、少有的干旱地区之一。这里年降雨量除个别地区外,一般都不超过200毫米。降雨量最少的是沙漠地带,有时连续几年也很难碰上一次降雨,炎热而干燥。整个半岛没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河道,适宜耕作的土地异常匮乏。仅在沿海平原和内陆地势低洼及地下水位较高处,才分布有狭窄或零星的绿洲,适宜灌溉农作物。这些镶嵌在浩瀚沙漠中的点点绿洲,为半岛的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数千年以前,就有人在这些绿洲上从事农耕。如:古代称之为“幸福地区”的半岛西南的也门,曾为人类创造出高度的文明。东海岸的哈萨、南海岸的哈德拉毛,以及西海岸沿红海一带,有丰富的物产,如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豆类等,丰饶的草原牧场喂养着骆驼、马、绵羊、山羊、骡、驴等家畜。对于半岛的游牧民来说,骆驼尤为宝贵,运输、贸易,乃至生存都离不开它。新娘的彩礼、罪犯的赎罪金、富人的财产,都以骆驼为计算单位。驼乳可以解渴,驼rou可以充饥,驼皮可以做衣,驼毛可以织帐篷,驼粪可以做燃料,驼尿可以做药,骆驼一身都是宝,以至于游牧民都喜欢自称“驼民”。 在阿拉伯半岛波斯湾沿岸未发现石油以前,世界上的穆斯林一致认为,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的摇篮、穆斯林力量的源泉,只有穆罕默德才能使阿拉伯世界屹立不倒。即使在被发现石油之后,他们仍然这样认为:倘若没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就像一幅没有色彩的图画,或者一具没有灵魂的rou体。那么,在先知穆罕默德诞生之前,阿拉伯半岛是如何的呢?它与沙特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 阿拉伯半岛是沙特阿拉伯的诞生地,也是历代沙特王朝遵奉的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历史上,早期和现代沙特王国无论是在种族与宗教,还是在文化与传统等方面都同古代的阿拉伯半岛有着久远的内在联系。要了解沙特王国,先要认识和了解阿拉伯半岛的历史。 阿拉伯半岛是闪族(semite,亦译闪米特人)的发祥地,阿拉伯人属于闪族。据史料记载,“阿拉伯”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853年亚述人的碑文中;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年~前425年)及其以后的希腊、罗马史学者,用“阿拉伯”或“阿拉比亚人”泛指整个半岛的居民;半岛居民自己使用阿拉伯人的称谓始见于公元前后半岛南部的古代碑刻中。从公元前8世纪起,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和北部曾相继出现了一些早期的阿拉伯国家,如南部的麦因、赛伯邑王国、希木叶尔王国,北部的奈伯特王国、巴尔米拉王国等等。这些王国衰落之后,自公元6世纪末叶起,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逐渐转向汉志地区。汉志的三座城市麦加、塔伊夫和麦地那在那时十分繁荣,商业发达。 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汉志的阿拉伯人信奉多种宗教,比如拜物教和其他外来宗教。公元570年前后,伊斯兰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他虽出身名门,但因家道中落,12岁便随叔父外出经商。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他开始对社会和人生产生了思考,心中涌动着一种拯救万民的神圣使命感。麦加城郊希拉山有一个山洞,是他常去的地方,在那里他隐居静修,冥思苦想。公元610年,年近40岁的穆罕默德正在山洞中静修,突然接到真主安拉的启示,在那之后,他便开始了传教活动。其间他经历了许多挫折与打击,但跟随他信奉真主的穆斯林也越来越多。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其信徒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到那里之后,他的创教事业开始稳定起来,并走向了后来的胜利。10年之后,伊斯兰教的声威震撼整个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皈依伊斯兰教。此时,穆罕默德回到麦加领导了一次只有穆斯林参加的正式朝圣,成为全体阿拉伯人的精神和世俗领袖。 阿拉伯半岛连接亚非两大洲,扼守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在世界交通上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和世界强国角逐的焦点。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统治了这里。18世纪中叶,分别出现了瓦哈卜的宗教势力以及沙特的军权势力。而后两种势力集合在一起形成了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沙特阿拉伯。19世纪,英国侵入沙特阿拉伯,把这片土地分为汉志和内志两部分。 1924年,内志酋长伊本·沙特兼并汉志。1932年9月,历经战争的沙特宣告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 如今的阿拉伯半岛上有7个国家: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科威特和巴林(在波斯湾中),所有国家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中,沙特在领土上占了阿拉伯半岛的3/4,最重要的是,圣城麦加和麦地那都在沙特王国境内,沙特王国成为全世界穆斯林心中圣城的守护者。每年,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会前往沙特西部的麦加和麦地那朝觐,国际影响力不言而喻。远的来说,伊斯兰教与穆斯林朝觐的历史文明就是沙特文化,近的来说,石油工业崛起的历程,就是沙特的经济发展历程。这两点,已然是沙特全貌的梗概。 骑骆驼的阿拉伯商队穿行在广阔的沙漠中 红海:美丽的“沙漠新娘” 最是海面那片红晕,仿佛不胜凉风的娇羞。那海水的蓝,蓝得仿佛不真实,海水的纯净,像一块没有雕琢的蓝宝石,自然而随意地在那里自在地徜徉。海水旁边就是沙漠,宛若美丽温柔的新娘,依偎在粗犷的男子身边。红海,沙漠中那一抹湛蓝。 ◎红海的红 红海最神奇的色彩,莫过于《圣经》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故事,凡是基督徒都相信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在以色列人前临大海,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摩西面朝大海举起手杖,海水从中间分开了一条路,当以色列人穿越而过的时候,雄浑的海水又涨如高墙,将前来追捕他们的埃及军队尽数埋葬于海底。这是红海的力量,也是以色列人的神的力量,红海就这样为世人所知晓。一边是海水,一边是沙漠,像一条蓝色的丝带缠绵在黄色的沙土地边,如此的结合,令人不得不赞叹造物的神奇。 意大利圣玛丽亚大教堂的绘画,描绘了摩西带领逃亡的以色列人渡过红海的情景。 行走在沙特的道路上,不知不觉,单调的黄色之外便出现一抹绵延不断的湛蓝,这便是横跨非洲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红海。其形状犹如一条张嘴的鳄鱼,从西北到东南长2250多千米,最宽处355千米,均深490米,最深2211米,面积438000平方千米。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地质学家认为,距今约4000万年前,地球上本没有红海。2000万年以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发生了地壳断裂,红海是非洲、阿拉伯半岛大陆地壳断裂带的中间部分,向南为东非裂谷,断裂后有一部分海水乘机进入,使裂缝处成为一个封闭的浅海,后来才出现了狭长的海洋,因此,红海可能是一个正处于积极扩张的海洋。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而地中海处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红海的面积有朝一日会超过地中海。在1978年,红海阿发尔地区发生过一次火山爆发,红海南端在短时间内加宽了120厘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从地质学来说,红海算是一个年轻的海,其发展阶段相当于大西洋的初期。再过几亿年,可能红海就像今天的大西洋一样浩瀚了。 许多人会有一种疑惑,红海为什么会被称为红?而不是绿,或者蓝?其实,红海也是蓝色的,只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风采。有人说,如果去了沙特,一定要去看红海,当你看见红海,会忘记地球上还有其他海洋。站在红海海滨,一望无际的蓝色在阳光下充满了层次感,浅蓝、深蓝、宝石蓝、淡绿蓝……深深浅浅,轻盈妩媚,近乎透明!衬着蓝天丽日,无比夺目。既然名为红海,显见“红”字的由来是有讲究的。 红海在某些时候海面确实呈绛红色,它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一说:在红海之中,有众多色彩鲜艳的贝壳,或近岸的浅海地带有大量黄红的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或是海水中大量繁殖的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得名红海。其二说:红海海面上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炎热的气流及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海面呈暗红色,因而为红海。其三说:远古时代,人们驾船在近岸航行,当时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有一片绵延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呈现出红色的光芒,红海因此而得名。再有说法是:古代西亚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红色代表南方,红海就是“南方的海”。最浪漫的一种说法是:夕阳下红海的水面也会发出红晕,仿佛新娘娇羞的面色。 种种说法为红海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如果去到沙特,而没看到红海,那遗憾不是一点点。 ◎沙漠热海,人间胜境 历史上,红海是首见文字记载的大海域之一。约公元前2000年,就有埃及人在红海上从事商业活动,公元前1000年,就有人从红海航行通往印度洋。那个时候,红海就是海上商业贸易的交通咽喉。由于当时技术条件落后,人们航行时,要经历红海上空大气层中阳光的曝晒、岸上吹来的沙暴、海里的暗礁险滩和湍急的水流等危险。特别是被世人称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峡,其水道狭窄,水流湍急,非常险恶。曼德,阿拉伯语读音为“巴布·厄耳·曼德布”。巴布的意思是“门”,曼德布的意思是“哭丧”,加在一起就是“哭峡”,当轮船经过这里时,大有过鬼门关之感。历史上红海周边的渔船和采珠船每逢出海,送行的亲人无不为担忧亲人途经曼德海峡时而落泪。自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红海成为联结亚洲、欧洲最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之一。苏伊士运河使海峡成为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军事战略地位更加重要。险恶的“曼德海峡”曾经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如今,红海里集装箱船、渔船、旅游船进进出出,输油船常年航行在红海上。人类智慧战胜了自然险恶,向世人揭开了红海神秘的面纱,展现了红海的美丽。 红海海滩 红海是一个独特的海洋,除了红色,它还有热、咸、透的特点。红海两边都是沙漠,干热少雨的沙漠气候令海面非常炎热,就连海风也是热的。地球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温度是17c,而红海的表面水温在8月份可达27c~32c,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达到约21c,更为奇怪的是在红海深海盆中,水温竟高达60c,越深反而越热。热气腾腾的深层海水泛到海面加速了蒸发,使盐的浓度越来越高,这样红海海水就比其他地方的海水要咸得多了,它的盐度超过了海洋的平均水平。红海非常清澈,二三十米以下仍可见一根根柱子似的珊瑚一直生长到海面附近,珊瑚上附着很多海藻、海葵及海胆等生物,色彩斑斓的鱼群围着珊瑚游来游去。正因这些,红海近年来成为潜水圣地。海水适宜的温度和清澈,常令潜水者流连忘返。 想要深入了解红海的海底世界,旅游者只需坐上玻璃底的船就可以。随着玻璃船驶向大海深处,海水会越来越清澈,颜色也越来越浅。隔着玻璃,各种各样的热带鱼和五颜六色的珊瑚呈现在眼前。即使离岸十几米的海域内,也能看到密密挤压着的珊瑚如灌木般姿态万千,颜色各异,仿佛是五彩缤纷的海底大花园。世界各地的旅游潜水者无不对红海充满期待,众多的鱼类和珊瑚对他们来讲太诱惑了。红海最佳的潜水时间是在每年的五月至八九月份。 适宜的温度条件使红海濡养了丰富的水产品种。仅有记载的珊瑚就有200多种,品种比任何一个海洋都丰富。一些鱼种也是红海独有的,红海里已经发现1000多种无脊椎动物和1000多种鱼类,包括鲨鱼、海龟、鳄鱼、玻璃鱼、海鳗、石斑鱼等,也有许多其他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前不久,红海里一条巨大的海蛇终于被埃及科学家和潜水员抓到了。这条蛇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条,体长79米,重56吨,据说它曾害死了320名游客和125名埃及潜水员。不论是真是假,没有红海的养育,它能长到这么大么! 沙特有一些潜水区域,可以令你欣赏到红海的种种美丽。不过在这里提醒潜水者,红海里有鲨鱼和章鱼在暗礁出没,不谨慎的潜水者会成为它们的美餐。旅行者也可以站在海滩上,看海鸥翔集,看跃出海面的海豚,看不远处,层林尽染,连绵的山峦和海岸遥相呼应。这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会让你陶醉在这人间天堂之中。 红海边的酒店 石油宝库 曾经,沙特是一个土地贫瘠,地广人稀,搭着帐篷,以四处游牧为营生的贫穷国度。直到20世纪40年代,贫穷成为了过去,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富庶国家,人们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这一切,皆源于一种黑黝黝的能源——石油。 ◎揭开能源财富的序幕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在发现石油资源以前,沙特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自然经济状态,居民们靠打鱼、放牧和简单的沙漠农业过生活。在伊本·沙特建国之后,国家经济仍然落后,现代工业一片空白,人民生活困顿,国家财政和王室的开支主要靠各地穆斯林的朝觐收入维持。不仅仅是沙特,那个时候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海湾国家都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他们并不清楚海面上有时候漂浮着的黑乎乎的像油一样的黏稠东西对他们来说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直到外国人来这里,才发现了20世纪最有价值的能源——石油。 黄昏时分的石油钻井平台 中东石油的勘探与采掘是20世纪最大的发现。最早,俄国统治下的阿普什伦半岛开始了石油的开采,1863年,第一座炼油厂在巴库建成。崛起的西方现代工业需要大量石油,却缺乏石油资源,当他们听说中东海湾附近有石油渗出时,便将眼光瞄准贫苦的阿拉伯海湾国家。最早到中东钻探石油的是一个名叫威廉·达西的英国人。尽管这在当时是冒险的投资,1901年,他获得了伊朗的石油开采权,由于在经费、技术以及英俄在波斯的矛盾等困难,曾试图与一些石油公司合伙,但均未成功。1903年,达西在波希米亚温泉疗养,结识了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第二大臣约翰·费希尔上将。这位将军高瞻远瞩地意识到,石油将作为燃料使海军发生根本性革命。当达西向他讲诉在波斯湾开发石油的计划后,他兴奋地鼓励他,还尽力帮助他,甚至通过海军给石油公司施加压力。波斯湾的石油吸引着达西再次去中东冒险。终于在1905年,一家缅甸石油公司与达西联盟,1908年,这家公司在伊朗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英国海军的大力支持下,后来成立的英波石油公司现在已是英国政府作为后盾的一家石油公司。中东海湾国家的命运,从此改变! 另一名新西兰人费兰克·霍姆斯,早年曾周游列国,听说中东的伊朗打出了油井,便也想到那里去冒险。1920年,他组织了一个公司去中东的巴林寻找石油。当时,巴林酋长对石油不感兴趣,而对淡水很急需,在霍姆斯帮他打出了水井之后,为了表示感谢之情,酋长给了他开采石油的特许权。1927年,他把开采权卖给海湾石油公司,之后海湾石油公司又转卖给加州美孚石油公司。后来,中东的石油便由这些特许的西方商人来开发。这些公司大多是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和美国人开的,并在各国政府的授权下进行。 沙特阿拉伯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1923年,伊本·沙特国王还是内志苏丹,他将在内志开采石油的特许权许给了一家英国公司,可是该公司试了一下便说那儿没有石油,放弃了。1932年,当时的费萨尔亲王(后沙特第二任国王)访问伦敦,曾经计划向一家英国公司出售特许权,然而没有成功。1933年,沙特王国才将东部地区的石油开发特许权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他们满怀信心,兴冲冲地在沙特境内靠近阿拉伯海湾的地方开始采掘石油,等待着黑乌的油流喷涌而出。然而,打了整整四年的一口口沙井中,却没有想象中的原油出现。面对这样的结果,虽说他们大失所望,但是倔强的美国人决定咬着牙再坚持一年。1938年,在沙漠的骄阳下,拼搏了五年的工人面对着空井,终于彻底失望,卷起行李准备回家。此时,有不甘心失败的人建议再做最后一次尝试。当时,他们在沙漠东部的达曼,最后尝试打了一口井,这时,奇迹发生了。苍天不负有心人,达曼的这口油井在人们惴惴不安的等待中冒出了原油的浪花,揭开了沙特油海的盖子。从此,沙特的石油改变了世界能源的历史,揭开了沙特石油经济的大幕。 ◎石油王国巨无霸 就在1938年沙特东部的达曼打出第一口商品油井之后,第二年5月,沙特就开始出口石油。经过地质学家勘探,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看似土地贫瘠、寸草不生的沙漠下,竟然贮藏着世界最丰富的石油资源,辽阔的沙漠下面流淌着的竟是一条石油长河!此外,除了石油,它还有丰富的天然气,并且储量都堪称巨无霸级! 2006年,沙特向世界公开宣布的石油储量超过2640亿桶,占据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的1/4。据称,它最终可开发的石油储量高达l万亿桶。按照现在的速度不停息地开采,还可以继续采掘100年。沙特阿拉伯拥有77个油、气田,在东部及临近的波斯湾内,聚集着8个几乎占沙特一半原油储量的超级油田。其中,加瓦尔(ghawar)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占据总储量中的700亿桶!萨法尼亚(safaniya)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油田,采储量为190亿桶,更有3300亿立方米的巨量天然气!其他大油田还有玛尼法(manifa)、布盖格(abqaiq)及祖卢夫(zuluf)油田等。 沙特阿拉伯1966年时的邮票,邮票上面展示了沙特阿拉伯的一处油田 沙特有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石油勘探工程中心,其三维地震探测技术可以准确地划分新发现的油层的界线;他们在中央阿拉伯地区开采出轻质、基本不含硫的原油,用极低的成本就可以将原油精炼成具有高附加值的轻型产品,这堪称是沙特最为成功的勘探例子。在尽力开发陆地原油生产潜力的同时,沙特人也大力发展钻井平台技术,努力挖掘海上石油生产潜力;在困难地带和近海地区,运用横向钻探技术进行勘探。这些油田具有藏量大、埋藏浅、油井自喷能力强、出油多等优点。所产的原油从重质油到超轻质油皆有出产,品质多样,一般轻质油多产自陆上油田,中质油和重质油则多来自于海上。不仅仅是石油,沙特的天然气也很丰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7万多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探明总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庞大的石油生产能力,使沙特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石油王国。 沙特阿拉伯的炼油厂 沙特采出的绝大部分原油输往西欧和美国等地。从波斯湾的拉斯坦努拉和达曼到地中海东岸的西顿,铺设有大量输油管道,每年可输送石油数千万吨。拉斯坦努拉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大输油港。现在,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发达国家所消耗的石油主要从沙特进口。作为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卖油翁,即使是沙特石油工业打个喷嚏,世界石油市场就会得个小感冒。石油气资源为沙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巨大财富。早在中东发现石油之后,沙特的开国国王就制定了以石油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设想。在1953年前老国王伊本·沙特在世时,沙特石油年收入2亿多美元。60年代中期,沙特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五位。70年代初,石油大幅度提价,沙特的石油收入迅速增加。巨大的财富使得沙特政府于1973年收购了阿拉伯美利坚石油公司(由雪佛龙、德士古、埃克森和美孚等石油巨头所共同拥有,简称“阿美石油公司”)25%的股份,至1980年,沙特政府将占有股份增加至100%,如此一来,沙特完全将境内油田收归国有。直至1988年,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也称沙特阿美公司)建立并承接其所有包括勘探、开发、生产、炼制和销售业务。 沙特的财富,取之于土地,用之于人民。他们以石油换取美元,兴建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等大型国营企业,还积极扶植私人企业发展,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政府对普通百姓的福利设施也很重视,兴建学校、医院等,使普通百姓的生活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 “无水之国”的奇迹 一个生活在中国南方的人,停水一小时只会觉得很不习惯。如果到了无水缺水的地方,才会感觉到水的珍贵。在满眼望去皆是黄沙的沙特,水可算是比石油还要稀缺。有了石油就有了财富,有了财富就可以将两边茫茫的海水化为淡水。这就是它的奇迹。 ◎水比石油贵 地球的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全球总面积的71%。地球上海洋连成一片,而陆地则相互分离。为什么地球是蔚蓝色的?很简单,因为海洋是蔚蓝的。陆地上,许多地方干旱缺水,尤其是淡水资源。早在许久以前,人们就通过各种方法,希望把海水变成淡水,可以用于人类使用。 16世纪时,英明睿智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了一道命令:谁能把苦涩腥咸的海水淡化成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以一种价格低廉的方法发明出来,谁就可以得到10000英镑的奖金。那个时候,10000英镑可以算得上一笔巨款。16世纪末,人们尝试用蒸馏器在船上直接蒸发海水,将盐与水分开来制取淡水饮用,此法开创了人工淡化海水的先河。但这个方法,只能适用于少量的海水淡化。19世纪末,蒸汽轮船普遍发展,这时用于蒸发海盐的蒸发器也随之蓬勃发展,用以满足锅炉用水和部分饮用水的需要。世界上第一台固定式淡水装置在俄国巴库于1877年建成。其他国家尤其是缺少雨水的干旱国家也相继建成固定式淡水装置。但是,这些装置也只是小批量地生产淡化水。真正大规模地淡化海水,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沙特。 现代沙特阿拉伯第一任国王——伊本·沙特和他的儿子 对于沙特来说,上天对他们既眷顾又悭吝。在这块200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下蕴藏有极丰富的石油资源。但除了石油资源,这块土地满眼黄沙,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地区甚至没有地表覆盖物。由于全国没有一条常年有水的河流,仅有少量的地下水可以使用,成为著名的“无流国”之一。1957年,在利雅得打出深度超过1200米的沙米斯井后,深井打水就成为沙特获取生活用水的主要办法。但随着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巨大进步,以及居民数量的日益增长,用水需求量的大幅增长与沙特淡水资源匮乏形成了矛盾,以海水淡化为新水源的想法开始变得很重要。红海和波斯湾,为沙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海水,如果能大量淡化,那必将是沙特之福。 早在1928年,那时候的伊本·沙特国王还没有正式成立沙特国家,前往麦加和麦地那朝觐及副朝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日益众多,原有的供水量已不堪重负。吉达是距伊斯兰教两大圣地最近的港口,为了加强向吉达市输送饮用水,伊本·沙特倡导在沙特西部地区建立两个海水蒸馏、凝结系统,这便是沙特首次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海水淡化的尝试。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本地用水需求的增长,1965年沙特农业水利部设立了特别办公室,专于致力于研究其在红海和阿拉伯湾沿岸建立海水淡化站和发电站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计划。1969年在瓦吉哈和迪巴(两个红海沿岸的省)初建了海水淡化站,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海水淡化,当时每个海水淡化站日产量仅为6万加仑。1970年又在吉达增开了海水淡化站,日产量为500万加仑,发电量为50兆瓦/小时。1972年,特别办公室发展为海水淡化事务局,重点是从事海水淡化站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与维护。当时在吉达、瓦吉哈、迪巴三地开设了海水淡化站。两年后,沙特颁布了第49号国王令,宣布成立独立的沙特海水淡化公司。此后,该公司在不懈努力下,使淡化海水成为继石油工业之后,另一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利雅得市著名的水塔 ◎海水淡化第一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沙特石油开发如火如荼,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使这个原本干旱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海水淡化装置提出了大型化的要求。至2003年,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签约建设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厂,其生产能力达到日产淡水3600万吨。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大约能养活世界5%的人口。目前,世界上共有70多个国家从事海水淡化工作。仅1980年6月,全世界采用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三种类型的淡化装置达2204个,总产量每天约727万吨。20世纪60年代初,“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应运而生。当今世界淡水总产量的70%是用此法生产的,能够日产水18万吨。 海水淡化设备 沙特主要以淡化海水、地下水、雨水来用于发展经济用水和生活用水。20世纪80年代,为了国家粮食需求的安全,扩大小麦的耕种面积,沙特大力开发地下水,以灌溉小麦,一度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还能出口一部分小麦。但这个干旱之国的地下水却年复一年地递减,地下水资源损耗严重。为了保护珍贵的地下水资源,政府在几年前就决定缩小小麦耕种面积。在东海岸和西海岸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30多个大型海水淡化厂,每天淡化水的生产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每年生产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