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史尘烟
书迷正在阅读:如歌似梦、御前男朋友、[综韩剧]梦醒时见你、年下小狼狗、胆小鬼、犬狼、以地为床、反派今天乖了吗(快穿)、异位面见闻、仙界供应商
活如此奢华,他仍不满足,继续到处搜罗美女、聚敛钱财。 胡斯洛二世任用外族,强征民间地税,将那些不能及时缴纳的人加以重罪,掠夺对方的所有财产,充实自己的财库。他的倒行逆施与贪婪残酷激发了人民仇恨,也引发了王权与军队及贵族之间的矛盾,大将军、边防使和贵族各自拥兵自重,形成了割据势力。在胡斯洛去世后的短短四年里,萨珊王朝竟然更换了十多个国王。昔日强大的王朝日渐式微,似乎只需轻轻一击便能顷刻瓦解。 巴赫拉姆五世狩猎 萨珊王朝第十五位国王,420年438年在位,他是最广为人知的萨珊王朝皇帝,也是许多神话当中的英雄。巴赫拉姆五世有个外号名叫“野驴”,因为他特别喜爱狩猎,最爱猎野驴。 阿拉伯时期 7世纪初,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以宗教统一阿拉伯人的思想,用穆斯林公社的形式,先后建教、建军、建国,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为以后的领土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 倭马亚王朝钱币 ◎阿拉伯人入侵 633年,阿拉伯军队进攻波斯控制下的两河流域。637年,双方大军在卡迪西亚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大战。第四天午后,战场上突然狂风大作,尘沙弥漫,迎风而战的萨珊军队顿时处于劣势之中,不但主帅战死沙场,连象征帝国辉煌与荣耀的卡维战旗也落入阿拉伯人手中。 卡维战旗一向是萨珊将士的精神力量,被视作胜利的象征,每打一次胜仗就会在上面缀一颗耀眼的珠宝。失去战旗使萨珊王朝人心惶惶,国王自觉败势已定,干脆弃城逃往东部山区。士气高涨的阿拉伯大军长驱直入,一举攻进泰西封,将城内财宝掠夺一空,连宫中那块美丽至极的“胡斯洛之春”壁毯,也被运到麦地那,然后割成数块分给圣门弟子。 欧麦尔在耶路撒冷建造清真寺 倭马亚王朝时期玻璃工艺品 642年,阿拉伯军队与萨珊军队在尼哈温德(今伊朗哈马丹城以南)展开会战。虽然萨珊集结了15万大军,阿拉伯只有3万大军,但骁勇善战的入侵者还是击败了江河日下的对手。阿拉伯军队乘胜追击,继续攻城掠地,萨珊国王叶兹底格德三世见形势危急,立刻派出王子向中国的大唐求援,但是唐朝没有答应出兵。 651年,萨珊君主叶兹底格德三世身亡,阿拉伯帝国军队紧接着占领波斯全境。萨珊王朝就此灭亡,波斯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 此后,阿拉伯人在波斯排斥拜火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宗教,开始全面推行伊斯兰教。大势所趋之下,绝大多数波斯人改奉伊斯兰教,伊朗逐渐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大本营。 ◎倭马亚王朝 在阿拉伯人统治波斯的几百年间,波斯各族人民从没停止过斗争,反对异族统治的起义不断爆发,阿拉伯帝国内部也频频爆发内战。 661年,阿拉伯人在第一次内战后建立起倭马亚王朝。该王朝的第一任哈里发穆阿维叶即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阿拉伯人对东部伊朗的统治,并在那里修建防御堡垒,以霍拉桑为基地开始入侵中亚两河地区。每次入侵,阿拉伯军队都要大肆劫掠一番,抢夺大量金银财宝,然后返回霍拉桑,并不在入侵之地多作停留,完全把打劫邻国视为一项生财之道。 大理石柱头 倭马亚王朝时期建筑构件,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倭马亚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又被称作大马士革清真寺,位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首都大马士革旧城中央,被视作世界清真寺的建筑范本。大马士革是倭马亚王朝的都城,705年,倭马亚王朝哈里发下令建造了这座清真寺,清真寺内的巨大彩色壁画描绘了倭马亚时代大马士革的盛景。 为了解决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纷争,阿卜杜·马立克即位后,在伊朗推行阿拉伯化政策,实施语言和货币改革,规定所有官方文书一律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不许再作为官方语言,仅限于民间使用。这一政策在伊朗引起轩然大波,伊朗人民纷纷起来抗争,引发了很多sao乱和流血事件。 当时的伊朗总督哈查是个无比残暴的人,他下令屠杀数千名继续使用波斯语的伊朗人,并将那些颂扬伊朗文化的人抓进监牢百般折磨,还强迫波斯穆斯林必须使用阿拉伯语祈祷。 在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人几乎垄断了所有军政要职,连各地方行省的主要官员都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大都被排斥在政府机构之外,享有的权力非常有限。除了政治上的垄断,在文化与建筑上阿拉伯人也极尽所能。他们在被征服地区创办学校,传授阿拉伯语和阿拉伯历史,把外国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还将波斯建筑与拜占庭建筑糅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阿拉伯式建筑:即哥特式尖塔与罗马式圆顶,再加上波斯式的彩画雕刻。 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下,波斯人渐渐变得毫无地位,在许多场合,波斯人都不能与阿拉伯人并肩而立或者并排行走,如果一个骑马的波斯人在路上遇见一个步行的阿拉伯人,必须立即下马,将马让给阿拉伯人骑。 被压迫的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到处是此起彼伏的人民起义。最后,阿拔斯人、什叶派和霍拉桑人三股势力联合起来,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起阿拔斯王朝的统治。 公元9世纪末,伊朗几乎全境脱离阿拉伯人的统治,成立了若干个自主管理的小国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霍拉桑和中亚细亚壤地相接的塔希尔王朝、东南方的萨法尔王朝、伊朗西部和西南部的白益王朝与东北的萨曼王朝。 有柄杯 这是一件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的藏品,属于倭马亚王朝时期器物。 萨曼王朝 萨曼家族是萨珊王朝君主巴赫拉姆六世的后裔。萨曼·胡达特原是巴尔赫的拜火教贵族,倭马亚王朝时期改奉伊斯兰教,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又效力于巴格达哈里发政府,他的几个孙子因平定叛乱有功而得到了重用。 鸟纹碗 10世纪萨曼王朝时期鸟纹碗,伊朗东部出土,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萨曼王朝的奠基者 873年,塔希尔王朝灭亡后,萨曼·胡达特其中一个孙子的后代纳斯尔被哈里发任命为河中地区总督。后来,纳斯尔的弟弟伊斯玛依效法古波斯与哈里发宫廷建立的行政和军事制度,确立王朝与辖地的隶属关系,宣告建立萨曼王朝,将都城设于布哈拉。萨曼王朝承认阿拔斯王朝的宗主权,向哈里发奉献贡品报告军务。 893年,伊斯玛依率兵进入中亚,进攻突厥人的喀喇汗王朝。在他的指挥下,这支军队连续击溃突厥军队,攻克苏坎特、怛罗斯等城市,不仅获得大量战利品,还占据了都城费尔干纳,迫使突厥人将首都迁至喀什噶尔。此次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亚伊斯兰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并揭开了突厥语族伊斯兰化的序幕。战后,突厥人的一座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 903年,伊斯玛依消灭了萨法尔王朝,取得波斯东南部地区的统治权,继而又征服了阿富汗山地许多独立的地方小邦,统治势力远达怛罗斯、花剌子模、塔巴里斯坦与戈尔甘等地。 萨曼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是从突厥各部落招募来的军队与近卫军,军队多由突厥人——即雇佣者和奴隶混合编成,而奴隶几乎都来自中亚细亚北部和东部各地区的突厥游牧部落,因此实际上是突厥人的指挥官在统率着这些军队,同时他们还是城市的统治者,这种军事制度为萨曼王朝的未来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陶碗 10世纪萨曼王朝时期陶碗,现藏于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 彩绘陶碗 萨曼王朝时期陶碗,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波斯文化的复兴 萨曼王朝的统治者一向极力支持波斯文化的复兴,倡导波斯传统,鼓励波斯人用波斯语写作。自阿拉伯征服中亚以来,波斯语首次在宫廷和上层社会中被尊为时尚,就连《古兰经》也首次被翻译成了波斯语。 王朝都城布哈拉和名城内沙布尔是当时的两大文化中心,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学者。据资料统计,萨曼王朝仅著名的宫廷诗人就有27人之多。被誉为“波斯诗歌之父”的鲁达基,用不同的诗歌形式创作出大量的诗篇,来表现当时伊朗人的宗教思想和人生观;菲尔多西则花费30多年的时间,写成伊朗人民的伟大史诗《王书》。其他比较有名的学者还有医学家兼哲学家拉齐、伊本·西拿(阿维森纳)、博学家比鲁尼、历史学家巴勒阿米、艾布·苏莱曼等。在撒马尔罕兴建的大清真寺、伊斯兰经学院和天文台,也成为当时伊斯兰学术文化高度发展的象征。 萨曼王朝历代统治者的图书馆里收集着大量的各种学科的书籍,几乎每一个稍大些的清真寺都建有一座图书馆。此外,国王与贵族还设立了所谓的“学术馆”,给前来求学的人提供住宿的房间,求学者甚至还可以领取助学津贴。 10世纪后半叶,萨曼王朝走向衰落。999年,它在突厥人建立的哈拉汗王朝和加兹尼王朝的南北夹击下走向了灭亡。 萨曼王朝银币 突厥王朝 萨曼王朝时期,有位宫廷近侍阿勒普特勤深受君主宠信,被一路提拔为霍拉桑的总督。962年,他带领突厥军攻占加兹尼城,自立为“埃米尔”,建起一个小国加兹尼。他去世以后,儿子苏布克特勤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大力发展农业与工商业生产,令加兹尼日趋鼎盛。 ◎加兹尼王朝 苏布克特勤的儿子马赫穆德在位时,正是萨曼王朝走向衰弱之时。这位年轻气盛的君主悍然出兵连续作战,攻占了许多重要地区,伊朗从此进入了加兹尼王朝时期。 菲尔多西给加兹尼王朝统治者马赫穆德读《王书》 《王书》是著名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用波斯文所著,记录了波斯历史上50位帝王的生平事迹,汇集了从远古神话时期到公元7世纪波斯萨珊王朝灭亡这4000多年间的波斯帝国的民间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在萨曼王朝被加兹尼王朝征服之后,菲尔多西曾将《王书》结集7卷献给自称热爱波斯文化的加兹尼王朝君主马赫穆德,但因宗教和政治上的分歧,并没有受到赏识。 从11世纪30年代起,加兹尼王朝直接控制了加兹温、库姆、伊斯法罕、克尔曼以东和以北的伊朗地区。 马赫穆德在执政期间,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君王。在政权方面,他热衷于采用波斯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体制;在文化方面,他不惜重金大力延揽人才,召集了许多诗人和学者聚集在宫廷里,享受各种庇护和优待。但在土地管理方面,他认为若使国家富强必须拥有大量的国有土地,于是支持各地封建主以各类名目夺取私人土地,一时间被没收的土地和被处死的人不计其数。与此同时,大批人工灌溉系统遭到破坏,很多良田变为荒野,国内许多地方饥馑遍地、民不聊生,鼠疫与霍乱四处横行,成千上万人死于饥饿或疾病。 加兹尼王朝宫廷诗人 马赫穆德去世后,其子嗣发生内讧,争斗不断,伊朗不久便被另一个新的外族入侵者视为囊中之物。 ◎塞尔柱王朝 萨曼王朝时期,土库曼部落联盟的首领突厥人塞尔柱带领手下居住在河中地区,负责维持边界秩序。 1037年,塞尔柱的两个孙子从没落的加兹尼王朝夺取了木鹿和内沙布尔,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其中一个孙子托格勒尔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不断实行武力扩张,攻占巴格达建起塞尔柱王朝的统治,成为萨珊王朝之后统治整个伊朗的全国性政权,其疆域广达河中地区、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 在塞尔柱王朝时期,伊朗的经济与文化非常繁荣,城市经济明显发展。国王马立克沙在位时大力发展农业,修建公路,开凿运河,建造商队客栈,使帝国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不过,由于塞尔柱人文化落后,他们不得不在伊朗人的帮助下推行各项举措,这为波斯文化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1世纪下半叶,马立克沙去世,王室诸子争位,皇族内讧不断,庞大的帝国开始出现裂痕。此时,塞尔柱王朝开始实行军事封建制,任何人只要有军职就可以成为“采邑主”,领取份地“采邑”。采邑主有权向农民征收田赋,并将其中一部分缴入国库。按照伊斯兰教的法律,采邑不能继承,只能在担任军职期间占有。但是,贪婪的采邑主渐渐将自己的采邑变为继承私有制,特别是那些拥有私人军队的大采邑主,后来连上缴国库的那一部分也不交了。 在这种情况下,塞尔柱王朝逐渐分裂成12个大封地,占有者之间频起争斗,各种暗杀活动此起彼伏,刚刚分裂的帝国又陷于风雨飘摇之中。1194年,花剌子模趁势起兵推翻了塞尔柱王朝,成为伊朗新的统治者。 塞尔柱王朝彩釉碗 蒙古汗国时期 13世纪初,欧亚大草原东部的蒙古族游牧部落崛起,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被推举为大汉,尊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虽然曾经率领西征大军入侵伊朗,但是过了几年即撤军回国,后来他的孙子在此建立起统治机构,伊朗随之进入蒙古汗国时期。 旭烈兀和皇后脱古思可敦 脱古思可敦是蒙古克烈族公主,她原本是要嫁给旭烈兀的父亲拖雷,但是拖雷在成婚前去世了,于是便按照蒙古习俗嫁给旭烈兀为妻,后来以随旭烈兀军队出征闻名。 ◎蒙古大军的入侵 1215年,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率领的一小队蒙古骑兵在边界与花剌子模发生小冲突。当时,成吉思汗希望能与邻国保持和平发展的商贸关系,可是花剌子模在外交中一再失误,先是杀害蒙古派往中亚的数百名商人,然后又羞辱并杀害前来调解的蒙古使者。这两件事彻底激怒了蒙古人,成吉思汗于1219年秋季率领蒙古大军悍然入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鸡犬不留,并将伊朗的许多名城古迹付之一炬。 不过,蒙古大军这次西征并没有在伊朗建立统治机构,1224年初便撤军东归。1253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领十万大军再次入侵,三年后在伊朗的大不里士建立伊儿汗国。1258年,旭烈兀又率军攻占巴格达,消灭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然后占领了大马士革。当时,作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儿汗国,其疆域东至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达高加索,南抵阿拉伯海,达到了鼎盛时期。 起初,蒙古侵略者与被征服的伊朗人在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习俗上互不相融。他们用非常粗暴简单的方式,野蛮压榨当地的居民,在最初的几十年里从未关心过国家的发展。后来,生活在伊朗的蒙古人学习波斯语,皈依伊斯兰教,渐渐改变了游牧习俗,转而从事农耕,国王本人及其军队也开始改信伊斯兰教。 帖木儿俘虏巴耶塞特一世 奥斯曼帝国巴耶塞特一世向东扩张,激怒了更加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双方爆发了战争。1402年,在最后的安卡拉战役中巴耶塞特一世兵败被俘,并于次年去世。 1316年,伊儿汗国出现内部纷争,不久便迅速瓦解,分裂成若干个小王朝互相攻杀。1355年,大不里士的一些地方贵族乘机独立,形成了割据局面,其中的蒙古贵族哈桑父子建起了札剌亦儿王朝,但很快即被突厥人的帖木儿帝国所灭。 ◎帖木儿王朝 1370年,出身于蒙古巴鲁剌思氏部落的“铁跛子”帖木儿占领了撒马尔罕。他将此地设为都城,建起了帖木儿王朝。 帖木儿原本是个匪首,不但工于心计,而且心狠手辣,他带领军队肆意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掠夺他们的财富,还将技艺娴熟的手工业者掳走,押解到布哈拉城和撒马尔罕城去建造清真寺和宫殿。 面对伊朗人民的反抗,帖木儿的镇压手段非常残暴。1387年,他下令残杀当地居民,将七万多人的人头用来建筑金字塔。伊朗人民恨透了这位暴君,时刻等待着起义的时机。 1405年,帖木儿出兵远征中国在途中病死,国内各封建主之间顿起纷争,只剩下中亚细亚仍接受帖木儿王朝的统治,但他们之间也时常发生内讧、自相残杀。这时候,土库曼的游牧部落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迪亚巴克尔地区兴起,分别建立了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 1410年,黑羊王朝从帖木儿王朝夺取了阿塞拜疆南部、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伊拉克,建都大不里士,白羊王朝占据了两河流域的部分地区和亚美尼亚的一部分。等到1468年,白羊王朝又吞并了黑羊王朝,将都城迁往大不里士。 萨法维王朝 1501年,堪称伊朗第三盛世的萨法维王朝建立。这一时期的伊朗不但经济贸易空前发达,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建筑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当时的首都伊斯法罕是“丝绸之路”南路所途经的要站,也是古建筑和艺术品保存最多的城市之一,赢得了“伊斯法罕半天下”之美誉。 伊斯玛依一世自称伊朗王,进入大不里士。 ◎重振波斯帝国盛世 1501年,萨法维教团创始人谢赫·萨菲丁的六世孙谢赫·伊斯玛依在土库曼部落军队的支持下,灭掉白羊王朝,以大不里士为首都,将伊斯兰教什叶派定为国教,建立了萨法维王朝。第二年,伊斯玛依开始在西部和南部进一步扩张领土,不但占据了伊朗西部地区,还进入东部安纳托利亚。在他的武力征服下,短短几年时间,巴格达、霍拉桑、木鹿即纳入版图,萨法维王朝成为一个西起叙利亚,东到阿姆河,北达高加索,南临波斯湾的大国。 萨法维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以波斯人、阿塞拜疆人、土库曼人和库尔德人为主体的伊朗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融合了各种文化的波斯文化作为基础,把各民族联合在伊朗这一统一的民族国家之内——《阿拉伯通史》中称该王朝是“穆斯林波斯最光荣的土著王朝”。为了维护伊朗民族的独立性和领土完整,萨法维王朝以平等的地位与当时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使伊朗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贸易输出方面也得到空前发展。因此有西方学者认为,正是萨法维王朝的统治者把伊朗重新带回世界历史的舞台。 ◎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 当萨法维王朝急于向外扩张时,遇到了两大对手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尤其是奥斯曼帝国,一直是萨法维王朝的头号劲敌。双方打着宗教圣战的旗号,以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教派之争为借口,在争夺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两河流域等地区时一再发生冲突。 阿巴斯一世和他的宫廷 伊斯法罕四十柱宫内的一幅波斯细密画,表现了阿巴斯一世会见瓦利·穆罕默德·汗时的情景。 1514年,奥斯曼帝国军队进攻萨法维。双方大军在查尔迪兰(今伊朗西北部)发生激战,奥斯曼大军连连取胜,占领了库尔德斯坦和亚美尼亚西部,还一度攻入大不里士。接下去的几十年里,奥斯曼又多次入侵,夺走萨法维王朝西部的大片土地。 1555年,两大帝国终于签下一纸停战和约,合约规定:奥斯曼占有两河流域,阿塞拜疆归于萨法维,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由两国共同瓜分。 可是,和约并没有起到多大效果,战争也并没有结束,两方之间仍然小战不断。阿巴斯一世继位后,建起一支强大的正规军,并从欧洲购回枪支火炮等军事装备,大大提升了萨法维王朝的战斗力量。1613年,阿巴斯一世乘着奥斯曼帝国内部混乱之际发起进攻,几年之内便收复数座城市。 阿巴斯一世去世后,奥斯曼帝国重启战端,乌兹别克也借机发难。在几方军力的联合进攻下,萨法维王朝连连败退,最终被迫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停战协议》。在这份协议里,巴格达和两河流域归入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乌兹别克抢走了伊朗的另外一部分土地,萨法维王朝开始逐渐衰落。 动荡与战乱 1722年,阿富汗吉尔扎部落的首领率领几万名部落武装向萨法维王朝发动进攻,在首都伊斯法罕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阿富汗人终结了萨法维王朝,但也令伊朗在其后两百多年里陷入一片动荡与战乱。 阿迦·穆罕默德攻占克尔曼 1794年,阿迦·穆罕默德攻破克尔曼,从此统治伊朗各主要省份。 ◎恺加王朝 阿富汗人在伊朗土地上连施暴行,后来被一位部落首领纳狄尔率军打败。18世纪前半叶,纳狄尔指挥军队向奥斯曼帝国开战,将丢失的国土全部收复。随着胜利的到来,这位新统帅开始穷兵黩武、倒行逆施,最后反而招来一场杀身之祸。 1796年,具有蒙古人血统的突厥人阿迦·穆罕默德在伊朗建立恺加王朝。他将伊斯兰教什叶派定为国教,并把都城定在了德黑兰。这一时期,伊朗的内政外交都比较活跃,开始主动接触西方文明,积极发展国内工业。 阿迦·穆罕默德死后,欧洲列强悍然入侵,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恺加王朝曾两次与沙俄交战均惨遭失败,丧失了大片国土,接着又在和英国争夺赫拉特之战中再遇败绩,洋洋得意的英国人随后在伊朗大肆攫取水路运输、建筑公路、cao纵银行、开采石油等许多特权。 列强的入侵、国土的丧失,再加上伊朗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各族人民纷纷掀起了要求民族独立的行动与反对恺加王朝的起义。1844~1852年进行的巴布教起义,一度动摇了恺加王朝的统治。 面对国内局势前所未有的混乱,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只有改革才能挽救伊朗。以首相阿米尔·尼扎姆为代表的改革派开始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秩序逐渐趋于稳定。可是,改革措施触犯了王室贵族、地方长官、宗教界上层的利益,也抑制了欧洲列强的贪婪胃口,他们联合起来设计害死阿米尔·尼扎姆,恺加王朝失去了最后一次振兴的机会。 ◎巴列维王朝 1921年,伊朗近卫军哥萨克师师长礼萨·汗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恺加王朝,并在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 礼萨·汗登上王位后,开始削弱各地武装力量,号召民众实施义务兵役法。同时,他严格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废除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国教地位,严禁宗教干预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在礼萨·汗的管理下,伊朗建起一批纺织厂、农产品加工厂、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水泥厂、化工厂、机器制造厂等,还修建了铁路、公路、图书馆、警察局等公共设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礼萨·汗与希特勒合作,苏英盟国军队攻进伊朗时将他驱逐出境,他的儿子礼萨·巴列维继位。 1950年,英国企图强迫伊朗签订关于伊朗石油的《石油租让补充协定》。这一损害伊朗主权的行为激起国内民众的极大愤怒,伊朗国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国有化人民运动”。伊朗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虽然成立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接管了英伊石油公司,但直到1973年才真正实现了石油国有化。 重建波斯帝国的荣耀一直是礼萨·汗父子的梦想。1963年初,巴列维提出一项社会改革方案,企图依靠英美的支持,以开采石油的巨额收入来实现国家现代化,舆论称其为“白色革命”。 白色革命损害了民族利益,使贫富差别进一步扩大,国内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 1978年,伊朗爆发了反对国王统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从工人到农民,从宗教集团到民主派,大中学生、市场商人以及少数民族,全都站出来参加反国王的斗争。由于军方中立,巴列维被迫带着家属去国外“长期度假”,巴列维王朝从此名存实亡。 俄国人与波斯人的战争 这幅画表现的是1812年2月13日发生的一场战争的场景,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伊斯兰共和国 1 979年,宗教领袖霍梅尼结束长达十五年的国外流亡生涯,回到了德黑兰,并于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以《古兰经》为最高法典,推行政教合一、神权为主体的政治制度,由什叶派宗教领袖掌握最高权力。 ◎霍梅尼登台掌权 1979年3月末,霍梅尼就伊朗国名举行全民公决,他一再强调,在伊朗国名中不用“民主”这种反映西方意识形态的殖民主义词汇,不用“人民”这种代表东方思想的共产主义观念,只要“伊斯兰”。当时,有1800万年满16岁的公民参加投票,90%以上的选民赞成将国名定为“伊斯兰共和国”。随后,霍梅尼宣布将4月1日定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日。 霍梅尼 1980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举行首届总统选举,巴尼萨德尔当选。在其后的执政期间,这位新总统与霍梅尼不断出现分歧。第二年,哈梅内伊当选共和国第二任总统。就在巴尼萨德尔当选总统的那一年,前国王巴列维在开罗病逝。 阿米尔·恰赫玛格清真寺 在伊朗中部有一座城市亚兹德,它地处戈壁深处、沙漠边缘,更特别的是它始建于公元5世纪,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居住的城市”。这座沙漠城市里有许多清真寺,阿米尔·恰赫玛格清真寺是最著名的一座。 ◎两伊战争与经济建筑 霍梅尼在伊朗掌权后,两伊关系迅速恶化。1980年9月22日,在欧美一些国家的武器支援下,伊拉克挑起两伊战争。由于某些大国的干涉,两伊战争足足打了八年,经历了伊拉克进攻、伊朗反攻、两伊僵持、伊拉克反攻等四个战略阶段,成为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也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紧张。 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1989年,霍梅尼病逝。这一年,哈梅内伊被推选为新的什叶派最高领袖,伊斯兰议会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为伊朗总统。 1997年当选的哈塔米总统也致力于国内改革,他同时向西方释放出和解讯号。可惜由于美国入侵阿富汗与伊拉克,并不断在言语上攻击伊朗,致使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国内不受欢迎,和解进程在2005年内贾德当选之后戛然而止。 2013年,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这位新任总统一方面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与西方的分歧,另一方面主张务实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并承诺将致力于挽救伊朗经济,带领伊朗重回现代化之路。虽然目前最高领导人是哈梅内伊,但在这位温和派总统的推动之下,伊朗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哈桑·鲁哈尼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