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来娣也无所谓这点电费, 家里现在也好过了。三月份, 广告片在电视里播放, 但凡过来甩水的, 一个个都问:“巧珍是不是要去做演员了?是不是要去拍电视剧了?” 来娣是忙着解释:“不去的,不去的,公司对她很好, 怎么可能去做演员呢?就是帮朋友忙而已!” 巧珍一门心思扑在国产化上,到了这个阶段就变成攻坚了,虽然有德国方面的帮忙,不过因为国内的基础放在这里,剩下的几家关键配套商不愿意屈就,就这么僵持着。她之前去德国和欧洲走了一圈,可能自己的位子实在太低,有几家没有出来有分量的大佬,以至于进展缓慢。 她心里也着急,上头给了十万辆的额度,如果十万辆轿车生产完,还没有达成国产化的目标,工厂直接打烊。这个说法对于经历过后世大发展的林巧珍来说太扯淡,但是在这个点上,太正常。因为国家没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怎么可能用大笔的绿票子来买汽车零件? 春节放假,巧珍几乎没停,就是在整理资料,打算等过节之后再去德国,最好拉上米勒或者陈总,有他们的面子,只要能让对方的大佬来接待,以她准备好的材料,兴许能够说服合作厂商。 春节一上来,得到一个消息,总公司老总突发心肌梗塞去世,陈总调任总公司任总经理,上层又从其他汽车公司调了新的中方总经理过来。这一连串的变化,让原本节奏稳定的公司产生了不小的波澜。 这么一来只能请米勒出山一起去德国,米勒一下子也脱不开身,说等新的总经理过来了,再一起去。毕竟还是要认识一下。三月中旬,方总过来,之前在国有汽车公司做总经理,也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业内大拿了。 不知道是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汉斯和巧珍一起跟方总汇报国产化项目进展,巧珍自认为已经准备资料齐全,新来的总经理脸上一点情绪都没有。她心里觉得不对劲,却不知道哪里不对劲。 方总没有想到这么大一个项目,外方这里是汉斯牵头合情合理,毕竟汉斯的背景摆在那里,可中方这里也没有派一个像样的人来,一个年轻的不像话,漂亮的不像话的小姑娘实际cao作这么大一个项目。哪怕是F大毕业,刚毕业的孩子,再厉害两年之内能派上大用处?真不知道这两年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没有出大乱子,是不是公司应该要去谢谢佛祖保佑了? 方总跟陈总打电话,一提到林巧珍,陈总就开始说好话,他的话就像是父母在炫耀自己家里出色的孩子。听到方总耳朵里却是变了味儿。马上就转了话题,陈总是何其聪明的一个人,知道方总不想听这些。反正自家的小姑娘是什么样的能力,他有信心,要是看不上,大不了调回总公司。 在方总看来,公司大了,或多或少总有关系户,或者是领导喜欢的漂亮小姑娘。做个秘书,做个行政不好吗?来做这种影响大局的项目。这种人放在自己手里?而且陈总还在上头罩着。一时间,方总觉得巧珍真的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他得想办法把她挪开。 与巧珍这里完全不同的是林伟这里,方总开会主持三厂设备线准备会议,汽车厂设备是一个非常大的投资,之前大部分设备都是进口的。有人说这是崇洋媚外。 方总坐在那里:“无所谓崇洋媚外,只要国产设备可以达到加工零件的精度,在高负荷的运转下,毛病少,少停机。还有能够按时交货。我们就买!否则该买国外的就买国外的。” 他的调子定在了那里,已经说了不要盲目的国产化,话题交给设备部经理林伟,林伟这个人一根筋,他根本没有想过大老板是什么个意思。准备了一大堆的资料,站在那里对设备一一作出分析。 作为主持过新厂投建的方总,是个行家,行家都是摔跟头摔出来的:“小林,会后把你的资料带到我办公室里来!我们讨论讨论!” 林伟上方总办公室,他当年来德国搬过生产线,二厂的生产线也是他主持下安装的,这么大的国产化意味着可以节省大笔的外汇。其实节省的外汇不是自己的,但是若是国产化不成功,这个责任就需要有人背锅了。所以一般人在这样重大的项目上一般就说一句用进口的就好。毕竟已经用了进口的,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板子也打不到身上。 他认为没有必要完全从国外进口,国内很多基础的设备完全可以满足。要达到完全的功能,能够去替换,并不容易。他带着人一家一家设备厂从图纸,选材等等细节沟通。 老板是这方面的行家,林伟好似遇到了知音,他不是拍胸脯保证能完成,而是用自己详实的数据,让方总确信,方案可以执行。 方总拍着林伟的肩膀:“小林,好好干!” “您如果不介意,可以叫我大伟!”林伟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方总哈哈一笑:“好!就喜欢你这样憨实爽快的小伙子!以后就叫你大伟了!” 这两天老婆回家,不像以前那样哪怕压力再大,也爱笑。甚至晚上两人亲热,兴致也有些不高。林伟很担心,却又不知道怎么帮忙。 他想要帮巧珍提一声:“方总,零部件国产化那里也不容易。” “我知道,公司也是在选人上有些问题。选个小姑娘去cao作那么重大的项目,实在太草率了。”方总叹了一口气,“要是那里也有像你这样的人放在那里,就省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