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谋在三国在线阅读 - 第八十章 乱汉董卓?

第八十章 乱汉董卓?

    “今日午间蹇硕欲杀大将军夺权,被大将军发现,大将军直接将蹇硕杀了。现在宫中宦官集团与大将军已然再次决裂,大将军为杀宦官竟欲招边军勤王。”

    吕恒听言顿时大惊,这是什么节奏?灵帝还没死呢,大汉就已经这样了。如果真的这样了,那这洛阳就彻底不安全了,自己这拖家带口的可得打听清楚了“孟德,大将军可是招的董卓?”

    “玄甫怎知大将军招的是董卓?”吕恒听了顿时一愣,为何董卓竟然提前进洛阳了!“孟德可知董卓此刻据何官职?”曹cao想了想随后道

    “董卓因整伐黄巾有功官拜破虏将军,又因抗击羌胡有功,表现突出,不久前便被封为台乡侯,食邑千户。现在统边军五万,若贸然招来勤王,洛阳大军根本挡不住!”

    (五万边军,加上辅军近十万大军。边军勇猛以一当三不在话下,若董卓率大军全部到来。非十万新军不得守城,现洛阳有新军十二万。月底征讨黄巾需十万,南北二军需镇守虎牢京畿。正真能战之士不足五万。难啊!)当然了,吕恒怎么想,曹cao是不知道的。在曹cao眼里,董卓是不会有篡汉之心的。

    “孟德,如今天色以晚,明日我二人起早登大将军府。保大将军无碍。”曹cao见如此模样,也只能告别吕恒,准备明日便引护卫随大将军前去。

    有人说乱汉者董卓也,此话有些道理,但并不尽然!汉乱乃历史之必然,董卓仅为导火线之一,且不是唯一,当时怀揣野心者大有人在。董卓乱政之说大概起于其废掉何太后的儿子刘辩,立了王美人的儿子刘协,是为汉献帝。后来的评价,都以此指责董卓擅立,因为从汉家历史看,拥立皇上不是一般人的活儿,除了外戚就是勋臣,以董卓的资历地位,主导这么大的事情,在当时就遇到了抵触,所以后世史家也没少向他吐口水。

    董卓想通过废立确立自己对朝廷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有更大影响力,这是肯定的。但要说董卓一点政治理想也没有,只想祸国殃民,恐怕也不公道。董卓没有保留瘖弱的刘辩而要更换精明的刘协,这种换法是和很多权臣不同的。我们知道,立一个年龄小、脑子木的皇帝,是符合那些妄图把持朝政的权臣权宦的最大利益的,董卓没有这么做,反过来说明他当初还是有些政治抱负的。

    比如他广辟名士,请到了蔡邕(士大夫代表)、袁绍的叔叔袁隗(世宦代表),竭尽心力寻求他们的支持,当然对反对者也没有气。他废立以后的政策应该说也相当正确和对头,如给党人平反,“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这些不正是朝野期待很久的吗?在朝廷重要官职的分配上,董卓也有所克制,注意平衡,“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但是,董卓的示好甚至巴结,并没有得到袁绍等人的回应,多年积累的优越感让他们从骨子里还是看不起这位从西北来的边将,他们拒绝了董卓的善意,也拒绝帝国最后一次复兴的可能性。董卓最后终于失去了耐心,手按宝剑,对袁绍发出了最强悍的恫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袁绍也很给力:“天下健者,岂惟董公!”董骂袁“竖子”,袁没有对骂,仍然气地称董为“董公”,华族显贵的风度一点没减。袁绍言罢,“引佩刀,横揖,径出。”这就是史上牛逼的“引刀横揖”,这种把礼貌与藐视、气与不屑集合在一起的身体语言,很帅很酷很有味道,这应该是袁绍一生最帅时刻,也是把国家临门一脚踢乱的时刻。

    董卓是乱臣贼子,也有人说董卓是开三国之功臣,在很多的古文献及古籍中也是各说其词,相比较之下更多的是对他的批判。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兆人,官拜河东太守。屯兵河东以后,整个陇西便成了董卓的势力范围,他不仅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是地方军阀豪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边陲重臣。凭借强大的实力,极度膨胀的野心促使董卓开始着手设计问鼎中央政权的具体步骤。

    在三国演义中,一开始关于董卓的笔墨极少,但其形象却渲染的及其清楚。在复命平定黄巾起义中,张角与其弟张梁杀败了董卓,而恰好,此时是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救了他,而他在得知刘备是白身时竟是“甚轻之,不为礼”。董卓以一种势利的心态对待他的救命恩人,也无怪乎最后他的亲信都背叛他。

    三国演义中董卓废除皇帝弘农王,扶持陈留王为皇帝,赐酒毒死刘辩,实则是为了满足他一人专权。自此以后董卓每夜入宫,jianyin宫女,夜宿龙床。甚至重型惩罚企图刺杀他的人。贪欲驱使下的董卓,野心几度膨胀,为了满足和达到自己的野心,他恣意玩弄权术,滥杀无辜,引起广大官员和人们的强烈愤慨和反对,当时的曹cao便在司徒王允的协助下带着七宝刀假意归顺他而刺之,却被识破失败了。

    后袁绍召集各方人士对抗董卓。王匡、孙坚、公孙瓒等十八路诸侯齐讨董卓,开始掀起了大规模持续反抗董卓的斗争浪潮。关羽的“温酒斩华雄”便是这一时间的典例。倒行逆施必然被大家所不容。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最后被多方义军逼得无路可走的董卓决定迁都长安,以避锋芒。在迁都的时候,董卓派人焚烧长安、挖掘先皇和后妃的陵墓,大破汉的根基。但是,征讨董卓的斗争并没因迁都长安而有丝毫松懈,而是更加风起云涌。这时,董卓已成了众矢之的。

    虽然《三国演义》有三分虚,不能和真实的历史相论,但是历史和这还是相差无几。从以上分析中,董卓的形象在我们脑海里算是较为清晰了。他参与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少,也花了格外多的心思在算计上,有过失败,有过成功,但终究还是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场。在当时尔虞我诈的硝烟年代,是非成败只是一场空。

    对于吕恒而已,董卓只存在于历史书本之中。但书中却有过这样的记载“董卓在刚进洛阳时,带兵不过数千人,但是为欺骗王公大臣。董卓将数千人马,每日夜间派出洛阳,早晨又再次进入洛阳。如此反复,作出一种千军万马的假象。蒙蔽了诸人,随后等大军一到,便设计侵吞洛阳大军。用最短的时间,彻底稳固自己统治。”

    如今董卓将要进洛阳,吕恒自己又完全妨碍不了汉庭的走势。吕恒如今不过一禁军头目,自己的命令基本出不了蔡府。在这一钻头都能砸死大夫的都城,吕恒只能安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