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弟弟黄小虎还太小,只能帮一些小忙。 “有1530块了,很快就能达到您说的两千块了。” 看着黄小花洋溢着喜悦的笑脸,周济民也很是替对方开心。 同样的年纪,周淑晴还在上学,秦京茹早早帮家里干活赚公分,黄小花却不仅要赚公分,还要照顾家里,还要盖房子。 当然,比周淑晴过得更好的也有,但比黄小花更惨的,估计也没几个了。 乡下的泥砖,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第一步就是沤泥。 需要从山上弄一些黄泥土与田地里的灰泥土、稻草混在一起,用水浸匀,保持一定的湿度堆放一段时间。 等这些泥巴和水草均匀混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泥砖才会经久耐用。 第二步就是将沤好的泥和匀,用牛在田地上不停的踩踏,使上述三种混合物充分混合在一起,并表现出很好的粘稠和韧性。 这个过程和揉搓面粉差不多,要不停的搅拌均匀,让泥巴和稻草充分和在一起,这样出来的砖块品质才会好,而且才会有粘性。 最后一步则是用模具制作泥砖模型。 将踩踏好的柔软混合泥,用力放入成形木框架里,并用木板捣实拍平后,将木框提起来,就形成了泥砖坯,放在平地上晾干。 晒干之后的泥砖,就可以用来建房子了。 这样的泥砖,一块能顶三四块普通的红砖。 在周济民小的时候,可没少干这活。 乡下农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建造这样的房子。 不过,还有瓦片、横梁和石头等,这些材料,都省不了。 黄小花不愿意接受周济民的恩惠。 却愿意去秦家庄、刘家大队等借钱。 只有建起大房子,这个家才算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她不知道的是,她从秦建国那边借的钱,其实就是周济民的。 也不多,拢共就十五元。 建房子最大的两笔开销:瓦片和泥瓦匠。 再算上黄小花平时省吃俭用的2元5毛3分钱,她认为足够了。 横梁还是她进山砍伐的,村里的叔伯也帮了不少忙。 现在就差泥砖和石头了。 “行,你们也不要太累了,两千块也差不多了,等国庆过后,就要开始挖地基了,十月中之前得建好,要不然到时候冷风过境,你们可就苦了。” 黄小花却笑着表示,她们都不怕苦,只要有希望,就什么都不怕。 说着说着,却流眼泪了。 周济民知道,这是想她父母了。 可他也无能为力啊。 从黄家村离开的时候,周济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 后座上的小金鱼,却还念叨着哪个是盼娣哪个是莱娣。 主要是黄小花她们家有一对双胞胎姐妹,长得一毛一样,要是只看脸,那真的是傻傻分不清呢。 听着她稚嫩的声音,周济民的心情更好了。 17号这天是周四,工厂还要上班。 在大家都忙着炼钢铁的年代,中秋放假都成了奢侈。 所以仅有半天假期而已。 从城外回来的时候,工厂的几根大烟囱还在释放着nongnong大烟呢。 把小金鱼送回家之后,下午,周济民又回了一趟北大。 “老师,月饼还吃吧?” 进入主任办公室,周济民便笑道。 段学复笑着应了一句好吃,你师娘可念叨你了,想问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到家里一趟。 周济民没有明说,只是表示有时间就会过去。 燕园里,可是住了不少大名人。 等再过几年,唉,日子肯定难过咯。 所以,他可以稍微亲近段学复,但不会交往过甚。 就是怕燕园里的其他文豪。 而数学是非常纯粹的,学数学的这群人,也都比较纯粹。 加上数学本身是所有学科的根本,地位尊崇。 这就是他选择数学的原因之一。 跟段学复闲聊了一会儿家常,这才开始步入正题。 十个课题,段学复让他选了三个。 时间放得宽松了一些,两个月内就要完成。 完成三篇论文,通过他的检查后,才算达标。 并且,段学复叮嘱他,千万不可以闭门造车。 想不明白的点,一定要回学校,多问人。 “好的,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有疑问,肯定会向您请教的。” 周济民压根没想这想法。 他现在想的是,这两个月的长假,该干点什么好呢? 眼下有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周清娴的断奶,而是丁秋楠的预产期。 虽说距离生产,大概还有三个月左右,可是很多事情,也该准备起来了。 比如产房! 以现在医院的卫生条件和环境,周济民觉得,还是在家里生吧。 因此,小跨院就是产房了。 暖气供应啥的,都得准备好。 卸货之后,正好在小跨院这边坐月子。 环境清幽,月亮门关上,就是一处小天地了。 带着这些想法,周济民回到了家,却看到小金鱼她们忙碌的身影。 “跑这么快干嘛呢?” 周济民一把捞起跑最后的小金鱼,好奇地问道。 都要过节了,好不容易休息,还往小跨院这边跑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