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恨春风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一章 至死方休

第九十一章 至死方休

    第九十一章  至死方休

    永安七年九月,大梁京都兴平府。

    陶筝从澹州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大悲寺上香,因为他听说大悲寺许愿很灵,所以他便慕名而往。

    进庙后跪在大佛前,陶筝双手合十,虔诚的许下了一个愿望,随即弯下腰磕了三个响头。他以前从来不信鬼神佛道,可如今竟也破天荒地开始求神问佛了,若不是为了所爱之人,恐怕他此生都不会踏入这大悲寺一步。

    走出寺庙,陶筝正要向那停在大槐树下的马车走过去之时,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自己,“三爷”,只有家里人才会这么称呼他,他下意识地转过头去,只见不远处站着一人,仔细一看,正是霍英,他大哥的手下。

    “霍英?”陶筝停下来,“你怎么在这里?”

    霍英快步向他走近了几步,“三爷,我今日刚好得空,便陪我母亲来庙里上香还愿,对了,三爷,您怎么……会来这大悲寺?”

    陶筝坦然答道:“我来上香拜佛啊。”

    “三爷以前从不上香拜佛的。”霍英不禁笑了。“怎的暗暗地转了性子。”

    陶筝道:“人总是会变的,我也不例外。对了,我兄长近日可好?”

    霍英道:“大爷上个月得了风寒,前些天刚刚好起来,三爷若有空,记得回家看看,大爷一直挂念着您……”

    “好!我知道了。”陶筝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随即同霍英道别,转身上了马车。

    很快,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转眼便进入了深秋时节,陶筝不时询问手下人,是否有澹州的来信,但得到的回答都不是他想要的。先前在澹州寻找陆景云的那批人虽然已经顺利抵达了狄国的王庭,但至今仍未搜索到陆景云的踪迹,陶筝在府里等得心急如焚,颇想跑到大草原上亲自去找,然而现实并不允许他这么做。因为,南面又开始打仗了,皇帝下旨派他去南疆领兵作战、镇压叛乱,他不得不领旨谢恩,再次披上战甲奔赴南疆。

    出发之前,陶筝去看望了他的兄长。陶笙这两年有些见老了,也许是因为太过劳神劳心,他的鬓角添了许多根白发。陶筝看到兄长这个样子,心里也有点儿不好受,他的确因为陆景云的事怨恨过兄长,但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恨意已渐渐变淡,他不愿再去追究过去的是非对错,他现在只想尽快找到陆景云,他一直都坚信陆景云一定还活着。

    “将钺儿送过来吧,你不在家中,我和你大嫂会替你照顾孩子的。”陶笙对他说。

    他点点头,“我正有此意。明日便派人将孩子送过来。”

    陶笙道:“此番去南疆,务必小心行事,我打算派霍英跟过去协助你……”

    “兄长。”陶筝摇了摇头。“不必了。我不缺人手,还是让霍英留在京中保护你吧。”

    陶笙微微点头,“也罢!留下来吃了晚饭再走吧,你大嫂听说你来了,立马亲自下厨去给你蒸粘豆包去了,她说你小时候最爱吃粘豆包了,一顿能吃六七个……”

    “好!”陶筝答应了下来。

    陶筝在南疆一待就是半年,战争结束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在回京前,他本想去岭南看望江舟与陆渊,可霍英派人传急信给他,说是他的大嫂患了急病奄奄一息,他的兄长让他速回京城,他不得已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陶筝对大嫂是很有感情的,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他从小就是在兄嫂的呵护与关怀下长大的,很多时候,他兄长说的话他都不一定会听从,但对大嫂的话,他向来都是放在心上的,如今听闻大嫂身染恶疾,他当真是心急如焚,恨不能生出一对翅膀

    来飞回家里边。

    陶筝快马加鞭,终于赶回去见了大嫂最后一面,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

    丧事过后已是初夏时节,派去狄国的那批人至今仍一无所获,陶筝本打算亲自去一趟北狄,但这时家里又出事了。皇帝去年选秀封了两位妃子,其中一位姜舒妃入宫后不久即怀上了龙胎,如今已顺利诞下皇子,这是皇上的第一子,皇上有意废后、封姜舒妃为后,封皇长子为太子。陶皇后是陶笙的长女,亦是陶筝的亲侄女,当年风光大嫁、入宫为后,谁能想到多年后会因其“不能生育”而被皇帝所厌弃,眼看着后位不保,陶皇后终日在姑母和父亲面前哭诉,无奈皇帝心意已决,竟是谁的话也不肯听。在这种情况下,陶筝只好不停地奔走于朝野上下,帮忙联络在朝中能说得上话的封疆大吏,联合他们一起进宫面圣、当面谏言,认为皇后并无大过,皇帝此举着实有违祖制。不想皇帝面对群臣的进言,一时龙颜大怒,竟下旨将领头的几名大臣贬去了地方做官。眼看着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陶笙被气得生了病,一时卧床不起,陶筝连忙进宫同太后商议此事,然而皇帝已长大成人,太后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阿筝,或许我当初不该是劝说大哥将毓儿送到宫里来,好好的一个孩子,这几年真是变得……唉!”陶太后向陶筝感慨道。

    “阿姐,我实在不明白,皇上为何如此决绝?毓儿也是咱们自家人,皇上想宠爱谁都行,但皇后之位……这个位子皇上也想剥夺掉么?”陶筝道。

    “他还是恨我呐!”陶太后闭着双目叹息道。“孩子长大了,不由娘了。”

    陶筝去兴隆殿求见皇上,但皇上避而不见,显然是不想同他商谈此事。陶筝想起从前,骤然发现时光流转,人心多变,皇帝已不是从前那个总缠着他叫小舅舅的小孩子了。

    废后风波沸沸腾腾地持续了三四多月,春节过后,也就是永安九年二月,皇帝正式宣布将陶皇后降为瑜妃,移居咸福宫,姜舒妃被册立为新后,掌管六宫事务,姜舒妃之子萧程封为皇太子,此事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三月的一天,陶筝带着儿子去看望兄长,陶钺已经会说话了,见到陶笙便大声地唤

    道“伯伯”,陶笙笑呵呵地拉过陶钺:“钺儿来了!过来!到大伯这边来!”

    下人端来了一些精美的吃食,陶钺吃得津津有味,陶筝和兄长则对坐于一张小方桌的两边喝酒闲聊。

    “这些天很不太平,我有预感,宫里那边要有动作了……”陶笙忽然开口说道。

    陶筝一愣,“兄长的意思是……”

    陶笙道:“阿筝,不必担心,凡事有兄长在前方顶着,你只管护好自己和钺儿。钺儿是我们陶家这一代的唯一一个男丁,千万不能有事……”

    “兄长……”陶筝欲言又止。他知道兄长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种危险即将降临,所以才会对他说出这些话来,一定是的,想到这里,他忽然生出来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永安九年六月,在皇帝的多番敲打与暗示之下,陶笙辞去宰相一职,于家中隐居着书,从此不问世事。不久,陶筝也将手中的兵权交了出去,自此以后,陶氏外戚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了朝堂之上,而年轻的永安皇帝则开始大权独揽,真正做到了君临天下。

    这一年的年末,永安帝办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即为陆景云平反,恢复其以前的声名,褒奖陆氏一族,并赦免陆景云独子陆渊、允许其回到京城。于是,永安十年五月,阔别京城将近七载的江舟,终于带着十岁的陆渊回到了兴平。陶筝亲自去城外接人,见到江舟和陆渊后,他不由地感慨万千,江舟没怎么见老,还是以前那样,倒是陆渊,变化真得很大,分别时还是个小娃娃,如今竟然已长成了一个俊秀的少年,身高已经到他的手肘处了。

    “这孩子……越来越像景云哥哥了。”陶筝私下里偷偷对江舟说。

    “是啊!”江舟点点头。“再过几年会更像他。”

    提及陆景云,陶筝的表情立即变得哀伤了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没能把他给找回来。”

    “将军不必自责,我知道,你尽力了。”江舟出言安慰陶筝。

    陶筝苦笑着纠正江舟:“想必你也听说了,我如今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大将军了。”

    江舟点点头:“这个我知道,不过……”他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陶筝追问道。

    江舟笑了笑,“忽然想起来云儿曾说过你……”

    “景云哥哥说我什么?”陶筝凑近了一些。

    “说比起大将军,你更适合当游侠。”江舟说。

    “哈哈哈……”陶筝笑得很大声。

    江舟也跟着笑了起来。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陶筝问江舟。

    江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随即回答:“我要去找他。这几年都是你在找他,真是辛苦你了,我现在回来了,也该换我去找他了……”

    “你要去找景云哥哥,我不拦你。”陶筝道。“但你走了,陆渊怎么办?”

    江舟转过头看着陶筝,“渊儿,我就要托付给你了,得了空,我会回来看他的。”

    “你决定了?”

    “对!我决定了。”

    见江舟如此坚决,陶筝便未加阻拦,并让人准备了许多盘缠拿给江舟。

    “我已经写信去澹州了,你若需要帮忙,尽管去找他们。”陶筝递给江舟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他在澹州所安排的探子的住址。

    “多谢!”江舟接过纸条塞入行囊里。随后,他去找陆渊道别,叮嘱陆渊一定要听陶筝的话,要好好读书,如果想他了,可以写信给他。

    “江叔叔……”陆渊红着眼眶目同江舟挥手告别。

    陶筝牵着陆渊的小手,站在原地目送江舟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的耳畔仿佛还回响着江舟临行时说的那句话——他问江舟要找到什么时候,江舟只说了四个字:“至死方休。”